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第16章 甘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甘薯(1 / 2)

饥荒。

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最大的问题,老百姓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大事,民以食为天,可不是说说的。

大明的老祖宗,朱元璋就是没饭吃才选择造反,最终建立大明朝。

崇祯根据记忆认出了这位说话的大臣,他叫徐光启,任礼部尚书。

崇祯好像听过徐光启,听说是明末的著名科学家。

“徐爱卿难道有办法解决饥荒问题?”崇祯期待的看向徐光启。

明朝这时候刚好是小冰河时期,温度骤降,粮食减产基本已成定局,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粮食。

群臣也看向徐光启,不过他们都不相信。

徐光启咳嗽了一声,“皇上,微臣也没有办法解决饥荒,但是微臣知道一种东西可以大量种植,而且不挑地,不占地。”

“就算种在坡地上也可以生长,这可以给老百姓增加一个机会。”

“那是什么东西?”崇祯问道。

“甘薯。”

徐光启话音刚落,群臣就讨论开了,“这个怎么没有听过?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看还是直接把反民杀光更稳妥。”

这些朝臣都是有权有势,他们天天山珍海味都吃不完,甘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广东和福建。

甘薯在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在广东番薯,在福建叫红薯,在山东叫地瓜,在四川叫红苕。

甘薯产量大概亩产2500——3500公斤,古代可能要低一点,但也是一种极为高产的农作物。

崇祯一听甘薯就想起小时候吃过的烤红薯,南方乡下地窖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红薯。

他还在为粮食发愁,没想到明朝这时候就有甘薯,明朝这些当官的都是饭桶,这种好东西不推广,满朝文武都不知道。

如果甘薯在全国种植,起码能救活一半的人,崇祯看了皇室密档,大明现在人口大概在六千多万,反正一亿人口都没有。

“徐爱卿,你真的见过甘薯吗?”崇祯急忙问道,“这可是关系到我朝稳定的大事。”

“微臣亲眼见过,还亲自种过,甘薯在广东,福建两省已经有不少人种植,不过官府没有重视,没有大面积推广。”

“好,好,好。”

崇祯连说三个好,显得极为兴奋,这比得到千万两银子都开心。

“退朝,徐爱卿随我入宫,”崇祯站了起来,走下御座拉着徐光启就往乾清宫跑。

“这是怎么回事?”

“你们谁听过甘薯?看皇上的样子,难道这个甘薯真的有那么好!”

“这个东西听都没有听过,皇上很看重甘薯,看来徐大人要被重用了。”

“各位大人,你们听说了吗?成国公家抄出数百两白银,无数的珍宝,还有遍布两京的商铺,抄家所得连夜拉进内库,动用了数百辆大车。”

一些大臣边往外走,一边低声议论,户部尚书毕自严走到半路又折回。

现在国库空的都能跑耗子,整个国库只有四十多万两存银,他要去皇上那化点缘,过个肥年。

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个人精,看见崇祯拉着徐光启,就把徐光启当成了威胁。

这边,崇祯和徐光启在东暖阁分别坐好,宫女端来一些瓜果点心,两人边吃边聊。

“徐爱卿,现在天气干旱,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这个甘薯你有没有办法快速推广到全国。”

“皇上,这个没问题,福建和广东两省有很多人都会种,只要朝廷组织推广,五年内可以推广到大部分地区。”

“只是这样急促间推广,需要花费大量的钱,”徐光启有点为难,他也知道朝廷没钱。

“钱的事朕会解决,甘薯的推广就由徐爱卿全权负责,”崇祯心中暗道,“大不了再抄几家,只要渡过这几年,给大明恢复点元气,很多事就好办多了。”

大明这些年没少折腾,万历三大征,贵州土司叛乱,辽东后金崛起,这些地方花费了大量的粮饷,损失大量精锐,崇祯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

“传旨,召徐光启,入内阁,加武英殿大学士,专责甘薯推广,任何人都不得推诿。”

“谢皇上隆恩。”

徐光启连忙站起来行礼谢恩。

“皇上,微臣还著有“农政全书”,“甘薯疏”里面记载了融合种植大量农作物,包括农事,水利,农器,蚕桑等。

徐光启在明朝属于务实派,和东林党那些嘴炮完全不同,他对于农事,军事,都有很深的研究,他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

“徐爱卿,你这些书籍都是大明正需要的,”崇祯看向王承恩吩咐道:“把徐爱卿的这些书籍大量印刷,推广到全国,所需银两从内库划拨。”

“噗通…”

“谢皇上恩典,吾皇万岁万万岁!”

徐光启高兴的跪倒大声喊道,崇祯印刷这些书籍,比他升官还高兴。

他毕生的心愿就是想把自己那些著作大量印刷,造福百姓。

古代印刷一部著作需要耗费大量银钱,而徐光启又不贪污,也不收礼,还告诫老家的儿子不能收礼。

“爱卿平身,这些都是朕应该做的,”崇祯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