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1 章(1 / 3)

“陛下!”闻青轻眼睛睁大,呆呆的,手一缩,指节碰到笔杆,毛笔往前滚滚,发出骨碌骨碌的响音。

闻青轻的心跳停了一拍,低头看纸,没有洇墨,还好还好,她抓住毛笔,沉沉叹一口气,整个人都要碎掉了,肩膀软绵绵塌下去,看上去脆弱又可怜。

哎呀。

愁苦。

闻青轻垂着脑袋,一动也不敢动,像受了惊吓的小动物。

竹制笔杆被她咬出一排小小的牙印。

“殿下,您还是罚我吧。”闻青轻语气沮丧。

不然她良心难安呐。

江醒低下眉眼看她,闻青轻坐在阳光里,发旋有种茸茸的感觉,他把笔从闻青轻手里抽出来,轻敲敲她的手背,“脏不脏,再敢咬笔,就要打了。”

“呜……”

闻青轻吃疼,悄悄揉揉手。

她说的明明不是这个。

再说,咬一咬怎么了。她再给殿下买来就是了,她可是有一匣金叶子的人!

江醒不在乎将要寄给宫中的信被闻青轻画了小猫,也不想忍着厌烦再写一封,将信纸往案角推推,拿摊开的竹简压着,预备待会儿扔掉。

黄昏时候,宋书来整理书房。

拾起竹卷时,他注意到被压出几条折痕的信简。

幸安问:“郎君,要送出去吗。”

宋书盯着纸上可可爱爱的小猫,不用想都知道是闻姑娘画的,这种东西送到陛下案前固然不得体,但……

“殿下必不可能再写一封。”宋书叹口气。

他思忖片刻,决定道:“送吧。”

殿下离宫两年,难得亲自写点东西。

宋书回到自己的屋子,挑亮烛火,斟酌语句,絮絮又写了十几页,为殿下陈情。

——殿下一直思念君父,谨记陛下教诲,殿下病弱,嘱书代笔,盼陛下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言辞恳切,文采斐然。

宋书写完,通读两遍,删减修补,才满意地把信纸装好。

宋书将自己的十几页书信,和江醒的那句话一起寄到京师。

扬州去京师远甚。

信使从扬州出发时,举国良贱都沉浸在年节的热闹气氛里,到了京师,已经过了元宵,草叶吐出新芽,近身侍奉陛下的小黄门掀开竹帘,捧着两包信纸,一个弯腰钻进书阁。

陛下生活清简,阁子里没什么装饰,只几个书橱、几张小案而已。

今日朝中休沐,清晨时候,陛下就待在书阁里和臣子议事,他正值不惑之年,两鬓已生出白发。

“何事。”皇帝注意到有人进来。

“青要山来信。”小黄门跪在地上,将宋书寄来的书信呈上去。

“定然又是宋书代笔。”皇帝接过信。

臣子说:“宋书代笔,也是殿下授意啊。”

皇帝冷哼一声。

这种鬼话他一个

字都不相信。

却还是接过小黄门奉上的书信(),一一拆开◣(),指尖一顿。

他看见只写了一句话的白纸。江醒的话很简单,扫一眼就甚至能背下来。

——新岁伊始,愿陛下喜乐长安。醒顿首。

江醒离开京师实在有些久了,久到皇帝有点不敢认他的字迹,眯起眼睛,把纸放在阳光下,细细辨认一番,才敢确认,粗粝的指尖摩梭纸张。

他怔了一会儿,注意到纸上的小猫。

小猫画的可爱漂亮,背上还顶着横批,看着不是江醒的风格。

“这是谁画的。”他问。

他问过一句,没指望有人能回答,自顾自低头把十几张书信拆开看,宋书的信,虽然大部分都是漂亮话,但还有一点事实,可以看出江醒的近况。

宋书提起崔町一个姓闻的小弟子。

“去查一查这个姓闻的小姑娘。”皇帝说。

小黄门领旨下去。

过了几日,皇帝下朝时,小黄门说:“这位姑娘是先幽州刺史闻沛,闻使君的小女儿。”

皇帝想了想,记起闻沛,叹了口气。

“他还有个叫闻酬的儿子是不是。”他问。

他记起自己有一年暗访幽州学宫,遇到过一个清冷挺拔的少年。他与学宫其他弟子一样,穿着月牙白的衣裳,在闻沛的引荐下,矜持又端正地向他行礼。

“我见过你写的策论,写的很好,有没有入朝的想法。”他问闻酬。

少年抿唇。

“酬幼时曾出渔阳,见到山匪祸乱百姓,抢劫冬粮,一位老妇的女儿被掳走,她追着山匪的马跌跌撞撞跑了几十里,追赶不得,一头撞死在树上。”

皇帝看着他。

“陛下仁义爱民,但天下之大,总有昏昏处,因其荒僻、弱小,不曾得见天恩,”少年跪在地上,顶着闻沛想杀人的目光叩首,“酬愿学剑,扶恩除恶,游历四方。”

皇帝说好。

后来听说,闻酬回家之后,被他爹追着打了一顿。他还想笑来着。

可是皇帝现在想起来,恍然记起少年那双比深山碧湖还有清澈干净的眼睛。

皇帝心中感怀,想更了解些,问:“他取字没有。”

“陛下忘了,幽州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