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袁阀> 第三十四章 常山赵子龙 二(五千四大章,给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常山赵子龙 二(五千四大章,给票)(3 / 4)

“义学?”赵云带着手下起身,奇怪问道。

袁珣带着赵云走出摊子,点头笑道:“是啊,这些百姓皆是在战争中失去家园被我家君侯一路收拢而来,里面有不少皆是失去父母的孤儿,百姓尚可以劳换酬养活自己,但总不能看着这些孩子饿死吧?所以君侯在建起这营寨后,便设立了义学,供这些孤儿吃饱穿暖,还特意召集了一些读书人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和圣人言语。”

赵云闻言心中感叹,什么叫仁义,这下算是略略见识到了。

这乱世之中,能够保证治下安宁不受战乱的诸侯已然被天下推崇,但是又有多少人如刘备一般为了逐鹿天下牺牲百姓的呢?

即便是如此,刘备的名声依然很好,毕竟他真的保证了平原几个治下的县城免受贼患。

但是比起这冠军侯袁珣,这些人便有些相形见绌了。

看看这干净宽阔的街道,看看路上轻松精神的百姓行人,此处哪点有半点流民营寨的样子,说是盛世下的主城亦不过分。

关键还有义学这种收容战争孤儿的地方,这种事情赵云简直是为所未闻。

即便是天下还未崩坏,士族口中还算活得下去的桓帝一朝,真定城中也不乏街边饿殍,哪有人管孤儿啊?

做乞丐要到饭便活,要不到便饿死,有时为了争一个好要饭的地盘,乞丐们还发生火拼死人,莫说是官府,就算是城中百姓都早已见怪不怪。

死了乞丐,官府拉出城去找个乱葬岗一丢了事,谁管你怎么死的?

这里……是赵云见过第一个没有乞儿的地方……

“这么大的城,也该有二十多万近三十万人,不知那冠军侯如何能养得活那么多人呢?”赵云看着街上外来的百姓,还有抬着原木等建筑材料匆匆过街的人好奇问道。

这是赵云最好奇的地方,二十多万人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是数百石,这营寨即使建的再好,也终究只是营寨,并不是城池,而那些荒地也才刚刚开始开垦,即便是现在种上粮食,收获也是两季以后的事情了,而在那种荒地之上,能收获多少还真得看老天赏不赏这些多灾多难的流民们这口饭吃了。

“不瞒子龙说,我亦是一路自冠军县跟随我家君侯来到青州的,原本我们冠军县富足的原因本就是全县民生乃是商途一道……”

袁珣还未说完,赵云便打断道:“全县从事商道?难道贵县不曾有农事?”

这是他不能理解的,在他的印象之中,商道乃是小道,即便是那些大宗的交易如油粮盐铁茶,乃至布料丝绸大多都掌控在本地豪族、世家和官府的手里,百姓能从事的不过是些小买卖罢了。

比如卖草鞋草席的刘备,卖枣的关羽,即便是卖猪羊肉的,都可以称得上本地豪族。

全县从商,若不是油粮盐铁等大生意,想要养活全县人,根本就不可能!

即便是上述命脉生意,冠军县想赖以生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冠军县立县之事不是秘密,要知道县城旁边就是颍川郡治阳翟,更别说颍川本就比邻洛阳了。

洛阳,那可是天下生意的中心地带!

袁珣摇头道:“在此之前确实无有事农,之前冠军县所在颍川乃洛阳东南要到,无论南下荆州还是东去徐州都要经过冠军县,是故我家君侯建立工坊酒厂,以美酒工器陶瓷琉璃,脂粉肥皂等物同行天下,全县除大部分人在工坊等拿月钱干事外,也有部分行商天下,每月收获巨利,养活几万百姓完全不是问题。”

赵云闻言恍然点头,他也不过是少年随着师父读过些经义,主要精力还是在练武之事上,听了袁珣的话,只是知道什么美酒工器、陶瓷琉璃都是获利颇丰的东西,也倒能理解冠军县为何无有农事却富甲天下的原因。

袁珣转了下眼珠,叹了口气道:“原本我家君侯应该北上冀州任一地太守,这些流民也都可以安置,来营陵不过为了解了孔北海之围,哪知道那刘玄德策动黄巾大乱,还无故对我等虎视眈眈,这才围困在营陵,你也看到了,不得已之下我们只能开始屯田……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收获那天。

我听人说,君侯常说倘若失败,只求刘玄德能真有仁义之心,好好善待百姓,至于他,大不了打道回府便是。”

“蔡公子”无意识随口一件抱怨,竟然让赵云满脸通红起来,想到自己也算是刘备的爪牙,此时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这是最近他听过第二次类似的话了,其他不知道,至少现在看下来,刘备要做到如这冠军侯袁珣一般竭力让百姓吃饱穿暖……很难……

再说到眼前这“蔡公子”提到冠军侯要北上冀州任太守之事,赵云心中没来由一阵遗憾,他很希望冠军侯能道常山去任太守,从眼前这“蔡公子”口中推断,那冠军侯必然是个治理民生的高手,想必那时候常山也能变得像冠军县一般富足。

倘若是冠军侯早几年去常山任太守,自己何必去投靠公孙瓒呢?彼时在那冠军侯手上做一个小兵,为他保境安民也能充实无比吧?

即便冠军侯有逐鹿之心,自己也能献上一份力。

随即赵云被自己这莫名其妙的想法给吓了一跳,摇头把这荒诞的想法甩出脑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