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大片时代> 第一一三章 :回望香江,绯红一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一三章 :回望香江,绯红一片(2 / 2)

纠葛的利益格局中,胜败,远比电影本身更复杂。中国观众得以欣赏外国大片,正应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古话。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影市场日渐萎靡。与1979年相比,电影放映场次在1992年减少了五分之一,观众人数锐减190亿人次,不及之前的三成。很多曾经的电影院,甚至改行开起了咖啡馆和台球厅。

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吴孟辰为此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即电影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按一定比例分享票房收入,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收入扶持落后地区电影事业。

这个在当时被很多人称为“洋买办”的计划,最终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批准。广电部决定自1995年起,由中影公司每年进口十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好电影”。

“大片”,在争议中走上舞台。

《亡命天涯》,第一部以“票房分账”模式引进的国外电影,在中国获得了2500万的票房收入。“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传奇,由此开始书写。1995年辰龙大哥的《红番区》刚刚因为8000多万元的票房收入惹来赞叹,1998年,《泰坦尼克号》就以3.2亿元的票房,占到当年全国票房总收入近四分之一——这部“剧情有点俗套”但是“场面极度恢宏”的大制作,最终成为分账电影的巅峰。

但很快,供需矛盾成为分账电影市场的新矛盾。区区“十部”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时贫瘠的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放开电影市场,成为中国“入世”的重要议题。

如今的中国,1999、11、15,中国“入世”时间即将到来,“入世”已经成了全民关注的热门话题,连学生高考的题目也绝难逃过。

作为电影人,圈内最关注的莫过于中国每年引进国外影片数量。

(求推荐票。)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