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二百七十章 让李元昊去试试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章 让李元昊去试试水(1 / 4)

从庆历四年六月中旬开始,朝廷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军队清查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动荡。</br>全国各地到处都在扣押、调离、抓捕一些营都级中下级军官,不管有没有犯罪,先与军队隔离开,再进行深入调查。</br>如果危害不深,且受到士兵们的爱戴,这样的军官往往不会有事。</br>甚至还可能会因军官短缺而得到升迁。</br>但若是犯法,不止是吃空额、喝兵血、拿军辎等历史遗留问题,还有贩卖违禁物、虐待、殴打、体罚乃至杀戮士兵者,一律要严惩不怠。</br>结果就是大批指挥使、副指挥使、虞侯之类的中下级军官落马。</br>都没有直接上报到朝廷,钦差使者与当地皇城司、御史司联合执法,就把犯法的人先扣押处理掉,接着将证据上交,再由朝廷进行审判。</br>证据之类的东西也实在是好找,在把中下级军官和底层士兵隔离之后,没过多久,大量士卒就进行举报。</br>并且各种账目、文书、兵籍等都可以作为证据,连抵赖的空间都没有。</br>不止是古代,后世中央派出督导组去地方巡查的时候,扫黑除恶、打击贪腐,也往往都是靠群众举报。</br>这一招可谓是百试百灵,再狡猾的贪官污吏也很难逃脱。</br>毕竟一个地方的官员贪不贪,有没有做事实。一个军队的军官好不好,有没有吃空饷喝兵。当地百姓和底层士兵最清楚,也最明白。</br>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营都级别的军官遭到了逮捕、停职,被牵连的底层士兵也不在少数。</br>一时间,各地军队人心惶惶。</br>边境一些犯法的军官,为避免被抓走,甚至干脆叛投到西夏和辽国去。</br>在这段时间内,整个军队也达到了战斗力最低点。</br>因为大宋的军制分都、营、军、厢。其中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五营为一军,三至五军为一厢。</br>但上面的各军、厢的将官是不常设的,只有打仗的时候才会派遣。</br>所以非打仗时候,大宋直接领兵的最高直接军事统帅就是营都级的单位。</br>这么多营级的大大小小军官被清洗,那显然只会让军队的基本战力大打折扣。</br>当然。</br>大宋的基本战力也就那样,再打折扣,也差不到哪里去。</br>而就在大宋从五月份开始对军队进行清查,六月份爆发了谋逆案,七八月份朝廷对全国军队展开清理的时候。</br>北方的辽国和西夏,也通过他们在大宋的间谍,知道了这一情况。</br>七月中旬,辽国中京道大定府。</br>自从康定元年辽军南下,在河北被范仲淹一顿暴打之后,辽国皇帝耶律宗真就常居于中京。</br>这几年耶律宗真在张俭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做出了不少重大改革。</br>如大力整顿到此时已经渐渐有些腐败涣散的皮室军,规定三日小训,五日大训,天天要出操,训练骑射。</br>又打压了一批国内豪强贵族,安抚辽东女真,出兵攻打叛乱的北方部落,镇压各地起义。</br>同时大力发展国内工商业,积极与宋国进行贸易往来,促使国内商贸繁荣。</br>辽国在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措施,让原本日益衰败的大辽颇有些起死回生,重回巅峰的趋势。</br>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辽国也是搭上了大宋经济飞速增长的快车。</br>双方取消贸易壁垒,正常情况下,肯定是经济更强大的那个国家占便宜,很容易出现贸易顺差。</br>但实际上辽国的商业也不是特别弱,本身国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手工制造能力。</br>再加上两个国家都是农业国,又不是工业国,很难达到倾销的目的。</br>因此大宋这边的书籍、工艺品、瓷器、茶叶、犀牛角、香料在辽国畅销的同时。</br>辽国那边的人参、兽皮、金银器、辽瓷、牛羊、丝绸、羊毛衣(辽国纺织业很发达)等商品在宋朝也很受欢迎。</br>甚至很多如马匹、皮裘之类的商品本身就是辽国官方在卖。</br>这为辽国带来了大量的收入。</br>耶律宗真手里头有了钱,可以对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还从宋朝军队那里买到了手榴弹、大炮,再从宋国商人那购入硫磺,进行火器仿制。</br>而除了上述这些以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耶律宗真取消了四季捺钵。</br>四季捺钵是很有政治意义的,辽国国土面积太大,且大多数都是平原区,如蒙古草原,东北平原等等。</br>为此辽国皇帝四处游走,一来可以震慑诸多部落,二来也是为了保持游牧民族“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