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二百零八章 万人相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八章 万人相送(1 / 3)

宝元元年十二月,赵骏在潭州待了四个月,从八月份发生水灾,到九月份灾区重建,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一直待在这里。</br>调度粮草物资,组织生产重建,打击不法行为,防止人口买卖,设立完善的制度。</br>像秦三娘、周武这样几乎家中完全没有劳动力的人,官府出面将他们原本的田地租下来,并且分配一定新开垦的田土,同样租出去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br>虽然他们没办法开垦田地,但在家里种种菜,或者想办法打点零工短活,加上官府每个月利用他们自己家里就有的土地出租,还是能勉强维持生活。</br>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人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五保户,由于家中没有青壮劳动力实在无耕作维系,所以享受官府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br>虽说在古代提供这样的福利听上去不太现实。</br>但实际上以宋朝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占城稻引入后的生产力提升,即便是在三冗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真要诠释保证人人不饿死,居然是一件勉强能实现的事情。</br>因为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奸相蔡京,在当时朝廷财政已经相当吃紧的情况下,就已经建立起全国性质的社会慈善和救助制度。</br>不但设立了专门收养“鳏寡孤独者”的居养院,还有专为穷人治病的安济坊以及公共墓地漏泽园。</br>除此之外连孤儿院和收养制度都配备,名字叫做慈幼局以及婴儿局。</br>所以宋朝因繁荣的商贸环境以及确实有钱也不是一句空话,只要朝廷有这样的福利政策,只要地方官府执行得当,只要基层治理上能够保证这些福利发在这些人手上,做到保障百姓基本生存需求也许真能达到。</br>但很可惜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实现,即便朝廷有这样的政策,地方官府的执行以及基层治理就决不可能达到最理想状态,包括蔡京的福利制度,中后期基本上也烂得差不多。</br>长沙这边要不是赵骏盯着,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做到这样完善,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帮助对于像秦三娘、周武他们这样的贫困家庭能维持多久。</br>不过好消息是荆湖南路这边的官员还算可靠。</br>除了陈希亮不管能力还是政绩都极为优秀以外,荆湖南路转运使王遥,提点刑狱司李肃之,潭州知州王罕,转运判官刘元等都是靠谱的人。</br>能力和政绩虽然比陈希亮稍微差一点,但人品和道德值得肯定,治理水平不能说特别优秀,可也是中上级别。</br>所以赵骏在亲眼见到地方官府已经将所有灾民妥善安置之后,便继续踏上巡视之路。</br>到宝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038年年底,赵骏就北上至荆湖北路。</br>出发的时候是十二月中旬,这一日清晨卯时末,天色还没完全亮,赵骏收拾好了行礼,在诸多卫士的保护下,告别了王遥、李肃之、王罕、刘元、陈希亮等大小官员,就出发前往码头。</br>他本来是想悄悄地走,不通知地方官吏。但陈希亮认为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跟王遥他们说一声,否则不告而别,有点说不过去。</br>赵骏觉得有点道理,就在昨晚上和他们吃了顿便饭,又指导了一些对于荆湖南路治理的意见,等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便在众人的簇拥下,一路前往码头。</br>这个时间点其实是早上大概七点钟,由于正是冬天,天色还是灰蒙蒙的,虽然街上已经有了行人,但不算多。</br>陡然出现大队人马从县衙出来,一些百姓便好奇驻足观看。</br>有人很快认出了那是赵骏以及诸多荆湖南路高级官员,便议论纷纷道:“知院这是又要去哪里?”</br>“也许是去别的乡县巡视吧。”</br>“但往常也不会这么清早,知院这段时间可累坏了。”</br>“是啊,真心疼知院,刚来潭州时我见过那模样,意气风发。但最近这段时间,知院仿佛老了好几岁。”</br>“走,跟过去看看。”</br>大概有那么些百姓虽然很快就是要上工的时间,但还是想跟着去瞧瞧。</br>此时赵骏出了西城,慢慢到了码头附近。</br>他的卫队已经集结,两艘从当地雇佣来的运输大船,每船都能载数百人,整个一千四五百人的队伍,轻松可以装下。</br>这次北上荆湖北路后,就没打算去南阳了,最多顺汉水到襄阳那边看看,然后就逆流去四川。</br>按照路线他明年上半年视察完四川后,就会继续北上到陕西关中去。</br>那个时间点想来也是宋夏战争的关键时刻,赵骏没打算去添乱,但慰问一下士兵,做一点思想工作或者政治工作还是没什么问题。</br>一路上赵骏边和王遥等人闲聊,一边看向码头江面。</br>随着治理恢复后,潭州也渐渐发挥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