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极殿中走出来,长孙无忌等人还在琢磨着刚刚的旨意。
每个人脸上神色各异,唯有杜如晦神色如常,似乎什么问题都没有。
甚至于连陛下为何突然转性都毫不在意。
长孙无忌同房玄龄对视一眼后,便将那杜如晦拦了下来。
“杜大人,且慢,我等有一事相问。”
听到这话,杜如晦停下脚步,一脸狐疑的朝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看了过去。
“长孙大人,房大人。”杜如晦面露疑惑之色,“有什么事情?”
只见那房玄龄目光落在杜如晦身上,开口问道:“杜大人似乎对陛下旨意早有预料,是不是知道一些什么?”
杜如晦闻言就是一愣,不由自主的就联想到了陈晓身上。
朝堂之上,除了自己之外,谁知道陛下和陈晓的关系?
既然陛下不说,杜如晦自然是不敢随意透露。
“房大人言重了,我又不是陛下肚子里的蛔虫,怎么能知道陛下想的什么?”
“那你可知道陛下今天在大殿上提及的有人提醒突厥一事的实情?”
“不知。”
杜如晦此时面色如常,心中却是早已经乐开了花。
陈晓两
次猜中突厥动向,便是自己亲耳所闻,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今天陛下说的办法,大概率还是出自陈晓之手。
见杜如晦一问三不知,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的眉头皱的愈发厉害起来。
陛下虽然征战多年,但平日里也没少找他们商议政事。
但今天陛下的表现总是透露着一股怪异,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让他们叹为观止的时候,心中也不免有些奇怪。
杜如晦见两人此时的模样,便捂嘴轻笑一声。
“两位大人,要我说莫要多猜,安心将此事做好,等到突厥一事解决之后,向来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杜如晦这也是旁敲侧击一下,告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不要多想。
见两人神色一震,杜如晦接着说道:“此次陛下所下定决心的理由已经极为明确,我等身为朝中大臣,应当义无反顾的执行下去。”
“此事我兵部全权负责,下官这就下去安排了,有事儿之后再聊。”
说完,杜如晦便转身离开,独留下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站在原地风中凌乱。
两人对视一样,那战长孙无忌才感慨道:“杜大
人所言有理,再说此次应对突厥南下一事,陛下也是早有防备,我等还是对陛下了解太少了……”
“长孙大人此话不假,我等确实是应该多多磨练自己,以免落下陛下步伐太多。”房玄龄点了点头。
只是此时的两人并不知道,自己眼中的陛下,先前大殿当中所听到的所有话,大半都是出自陈晓之口。
而他们也想不到,则市井之中,居然出现了一位言语间能够影响朝堂决断的人物。
长安的动作很快,不日便有旨意传出。
原本集结在边境的唐军还在犹豫要打还是放走突厥。
此刻得了旨意之后,便迅速出击。
趁着突厥士气最为低落的时候,将原本被突厥劫掠走的大唐百姓全都抢了回来。
并且趁着这次机会再次重创突厥。
此事发生之后,又是一份捷报入京。
陈晓得知之后,心中也是颇为无语。
似乎事情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脱离自己的认知了。
渭水之盟没有了也就算了,现在居然唐军追着突厥再打,这让陈晓很是惊讶。
而那朝中原本就零零散散反对李世民动兵的大臣,此事之后也彻底安静下来。
爱民如子的
皇帝,还有什么刺可挑的?
此次李世民得了陈晓的提醒,可谓是一举三得。
既将百姓抢了回来,打断了突厥实力崛起的机会,又重创突厥,让突厥心生忌惮,最重要的是因为此事,朝中反对李世民的声音也低了不少。
上至朝堂,下至长安城,难得安稳下来。
而自从突厥退兵之后,长安城也渐渐恢复了正常,街上百姓也多了起来。
而陈晓多日来无人问津的生意,也渐渐变得好了起来。
这一日陈晓的说书场子算得上爆满,不少客人已经站在了门外听书。
场子当中时不时还响起一声叫好声,让不少路过的行人好奇这场子里面到底在说什么。
几辆马车停下,随后便看到两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外面,正是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以及两位新面孔,长孙无忌、房玄龄。
突厥一事暂且告一段落。
忙碌了几日的李世民将长孙无忌等人召入宫中说是要带他们去一个好地方。
等来到这热闹繁华的东市时,两人心中愈发好奇起来,想不明白为什么陛下要带他们来这个地方。
见前面陈晓的说书场子门口都围着不少人,李世民面露诧异之色,随后轻笑道:
“今日来的有些晚了,不过也没有关系,我等上去听听。”
说着,便看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