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舍弟诸葛亮> 第442章 天下财货,岂是定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2章 天下财货,岂是定数(2 / 3)

展的”。

只可惜他的论证尝试依然不够严密,加上他用人方面有问题,用的都是吕惠卿之流的卑鄙小人,最后双方沦入“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意气之争。

不过,千古汉人儒家士大夫都回答不了的根本性难题,对于诸葛瑾来说,却不算什么。

对于一个有现代经济学常识的人,要想论证“管理和统筹,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让生产力总规模变大”,这可比古人容易得多。

谁让古代执政者数学都太差呢。

诸葛瑾甚至都不用讲大道理,他可以直接用胡人最熟悉、最心服口服的角度,抠细节算账。

只听他先谈笑风生地抛出一问:“你既是楼班部使者,又懂边市榷商,想必会算些账?也懂些牛羊畜牧?我今日不讲大道理,便以牛羊畜牧举例,你们总能听懂吧?”

那些胡人使者都是一愣,他们见惯了汉人士大夫动辄讲大道理,搞道德说教,却是第一次听说有汉人高官跟他们算账、谈养牛养羊的。

这事儿胡人可比汉人更熟,那是赖以为生的老本行了。当下众人自然是纷纷响应,表示诸侯若是能在这个问题上,说出一番让人信服的道理,他们将来自然是无有不允,绝对合作。

既然氛围都烘托到这儿了,诸葛瑾就非常接地气的跟那个乌苏算起账来:“好,我且问你,在你们草原上,一头养到成年发卖的牛,能割出多少肉来?”

乌苏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成年壮牛,约有六七百斤肉,便是极多了,公母之间,或许还有百余斤差异。”

他说的当然都是汉斤,折合后世的度量衡也就是三百多斤肉。

古代的牛多是为了耕地的,并非专门养育来吃肉,所以肌肉占体重的比例远不如后世的菜牛。

诸葛瑾又问:“那一只成年的肥羊呢?要几只羊才能抵得一头壮牛的肉?”

乌苏又应声答道:“羊比牛肥些,七八只活羊才抵得一头活牛的重量。但是羊的肉多,五六只羊便抵得一头牛的肉。”

诸葛瑾:“那如果比吃草的‘转化效率’,五六只羊一天要吃多少草?一头牛每天又要吃多少草?只是为了吃肉,养羊划算还是养牛划算?”

这个问题,乌苏稍微想了想:“若只是为了吃肉,养羊自然比养牛划算得多。一头牛吃的干草,至少抵得四五只羊,但牛长得慢。羊半年便可吃,就算养到肥壮,也不用一年,牛却需要数年。”

而下面的其他胡人使者,也都稍微过脑子想了想,才算过账来。

主要是汉朝时胡人的畜牧还太粗放,基本上除了冬天迫不得已非得给牛羊吃点干草的情况以外,其他时候他们都是放任牛羊在草原上自己啃的。

乌桓人对于牛羊的食量统计很粗放,大部分牧民也没有数学常识去算账规划。冬天需要多少干草才能过冬,也都是凭经验随便毛估估一个数字,如果割少了最后牛羊大批冻死饿死都是常事。

说到底,还是全民数学基础都太差。哪怕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明知道有些东西算错了会有重大损失,但算不明白就是算不明白。

这也说明数学这东西,愤怒是完全于事无补的。别说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做不出数学题,哪怕做不出的下场是饿死,该算不出还是算不出。

这些使者已经相对算是胡人里识文断字的,比普通牧民数学水平不知高了多少,才能勉强跟上提问。

诸葛瑾却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继续高强度追问:“既然如此,为了满足部民口腹之需,为何不多养羊呢?还要养那么多牛作甚?”

乌苏这次却像是听到了一个好笑的问题:“养牛可不是为了吃肉的,更是为了有牛乳制作酥酪。我们乌桓人,平素也没多少机会吃肉,那如何能吃得起?能有足够的牲畜、产奶养活部民,便是丰饶之年了。

何况牛可以卖给汉人作为耕牛,其价远非卖肉可比,牛皮坚硬可以为甲,羊皮绵软只能为袄,牛筋还能鞣制为弩弦,更是高价之物。

当然,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在牛更能扛饿。到了草料不济需要转移的时候,牛能多顶几日而不饿死。羊却娇贵,风雪忽至时成片饿死的惨状,我们都见过无数次了。

所以部民必须养一部分牛过冬,以防不测,哪怕他们从不打算与汉人贸易——这些都是常识。”

“我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常识。”诸葛瑾直接正色怼了回去,让那些胡人收敛一些,

“所以,说到底,伱们看似逐水草而居,已经竭尽所能,让草原上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让部民不至于饿死。

但实际上,你们的畜牧结构,并没有充分发挥草原的生产力。

当然,我不是让你们过度放牧,我也算到了羊喜啃食草根、多养羊会破坏草原这些问题,你们能想到的我都想到了——

即使如此,我还是能说,你们胡人部族养牛羊的规划,简直是一塌糊涂!

草原上有多少草,是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