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九锡> 144【天下大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4【天下大势】(1 / 2)

九锡广陵春雨144【天下大势】一辆普通的马车缓缓抵近皇城广场,旁边跟着六名手握腰刀的护卫和六名身着玄衣的织经司剑手。内侍省少监吕师周带着几名小黄门候在和宁门外,见到这辆马车便迎上前,等那名面容俊逸的年轻人走下马车,微微躬身一礼道:“陆都尉。”陆沉抬眼望去,只见其人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与刻板印象中阴柔狡诈的太监宫人截然不同,便还礼道:“见过吕少监。”吕师周微笑道:“陛下在仁德殿等着,陆都尉请随我来。”陆沉心中微动,如今他对皇宫里的情况较为了解,天子召见大臣一般会选择在文德殿,此处也是天子日常处理朝政的地方。仁德殿靠近后宫,是天子在日间临时歇息的场所,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寝宫。天子在这里召见臣子毫无疑问是极其信任的表现,平时只有宰相或者枢密院几位大人物才能享受这等待遇。陆沉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然后随吕师周进入皇宫,陆家护卫和织经司剑手依然留在宫外。一路无话。临到仁德殿时,吕师周低声道:“这段时间因为陆都尉遇袭的案子,陛下发了好几次火,刑部高尚书和大理寺卿赵大人挨了不少训斥。陛下很记挂陆都尉的伤势,每天都会询问详情,数日前听闻陆都尉平安醒来,陛下颇为喜悦。若不是考虑到陆都尉需要静养,陛下肯定会早早召陆都尉入宫觐见。”陆沉明白这番话的用意,不由得感佩道:“陛下隆恩,臣愧不敢受。”吕师周见状略显亲切地说道:“陛下对陆都尉寄予厚望,只盼都尉能够体会陛下这份苦心。”陆沉颔首应下,又道:“多谢吕少监提点。”一张面额不菲的银票悄无声息地塞进吕师周的袖子里。吕师周身为内侍省少监,属于宫中地位最高的几名太监之一,见识极为广博,当然不至于被一张银票弄得心神摇荡,但他此刻微微一笑,温和地说道:“谢都尉赏。”“不敢。”陆沉微微垂首。两人心照不宣,不再多言。陆沉迈步走进仁德殿,转过江山如画屏风,便见天子负手站在一幅巨型地图旁边。李端转过头来,将陆沉从上到下打量一阵,微笑问道:“朕听太医说,你的伤势痊愈得很快,如今看来应是大好了?”陆沉来到近前,一丝不苟地行礼,郑重地说道:“臣很好,谢陛下如斯关切。”对于眼前这位延续大齐国祚的君王,陆沉心中的印象逐渐完善。入京之前,他通过萧望之、厉天润和自家老爹的讲述,对天子有一个模糊的判断,大抵介于守成之君和开拓进取之间,进一步或能推动北伐,退一步则是偏安一隅。抛开这些大框架上的取舍,无论萧望之还是厉天润,对天子的品格都颇为认可。经过这段时间的亲眼见证,陆沉逐渐明白天子的不易,尤其是对方顶着大部分重臣的反对,不惜将自己的底牌悉数暴露,只为完成对边军将帅的承诺,难怪厉天润对其忠心耿耿。至于天子对他本人的器重和嘉赏,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天子对两位边军大都督的倚重,以及立木建信和千金买马骨的考量,最终陆沉得到极大的实惠却是事实。基于种种考虑,陆沉此刻在天子面前的表态显得很诚恳。李端成日里和朝堂上的老狐狸们打交道,自然能看出这个年轻人的心思,神色愈发温和,道:“朕今日召你入宫,其一是想看看你恢复得如何,其二便是有些事想当面听听伱的见解。”这些天住在厉宅,厉冰雪不许他过度思考,但陆沉对于刺杀案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此刻听到天子的话,他心里便有了成算。然而李端接下来的话却让陆沉微微惊讶:“你可知道沙州七部?”陆沉抬头望去,天子目光平静又带着几分深沉的意味,他视线往旁边移动,注意到这幅巨型地图几乎囊括了世间各部势力。北燕和南齐以衡江为界,但如今南齐在衡江北岸也有一部分疆域,便是靖州一部、江北七城和淮州全境,而且这些疆域通过双峰山脉南线的三条古道连成一片。衡江上游南岸,齐国西陲设有道州和成州,其中成州以西与沙州七部接壤。按照陆沉前世的概念,沙州七部类似于自成一体的土司部落,在元嘉之变以前接受大齐的管辖,并且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对大齐极为忠心。然而当年那场变故之后,沙州七部的八千土兵命丧河洛城北方的燕子岭,从此便视大齐为世仇,这十多年来时常袭扰成州边境。天子的问话很简略,但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恩怨,陆沉想了想答道:“陛下,臣之拙见,对于沙州七部应以安抚为主。”李端微微颔首,继而神情复杂地说道:“朕不讳言,因为当初先帝做过的一些错事,以至于沙州七部和大齐离心离德,平白损失一股强大的助力。不过朕今天要同你说的并非往日纠葛,而是要告诉你另外一件事,沙州七部的地理位置远比你想象得更加重要。”陆沉一怔。他看着巨型地图上属于沙州七部的地盘,心里渐渐有了一丝明悟,缓缓道:“陛下是说,沙州七部掌握着北军南下的另外一条通道?”李端赞许地道:“没错。伪燕一直将目光放在靖、淮二地,是因为这两处地方控扼南下要道,但这不意味着除此之外便没有可走之路。在衡江上游源头,有一条可供大军通过的云岭古道,伪燕军队若从此道南下,可以直达沙州七部的地盘,然后往东进犯我朝成州。”陆沉没有着急忙慌地询问,因为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便可知其中定然存在强大的阻力,否则北燕和景朝也没有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