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89章 群雄逐鹿or墙倒众人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群雄逐鹿or墙倒众人推?(1 / 2)

奥斯曼人无愧于西亚病夫之名,在与俄国人的战争中连战连败。

尤其是在东线,特拉布宗和埃尔祖鲁姆相继沦陷,俄军正在向迪亚巴克尔地区进军。

西线的奥斯曼军团虽然只能龟缩在瓦尔纳、西利拉特斯等几个要塞之中,但确确实实拖住了俄军的脚步。

但奥斯曼人的身后保加利亚人爆发了规模空前的起义,这让前者不得不分兵镇压后者进而导致了多布罗加地区的危局。

多布罗加处于俄土边界,西邻摩尔达维亚,东靠黑海,是奥斯曼人对抗俄国的最前线。

第九次俄土战争一开始,俄国人就一路高歌猛进,一副对君士坦丁堡势在必得的架势。

不过弗兰茨并不眼红俄国人的成就,他之所以宣战奥斯曼主要是为了逼迫英国签订和平协议。

别看奥地利之前对英国连战连捷,甚至打出过史诗级大胜,但实际上英国政府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内部,而并非与奥地利的战争。

如果不是多重矛盾同时爆发,英国人的舰队早就再一次开进地中海了。

即便如此家大业大的英国人也能耗下去,但弗兰茨却不想继续耗下去,他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慢慢解决匈牙利人,以及那些可能威胁到奥地利的内部问题。

奥地利和俄国联手在近东是无敌的,哪怕英国人竭尽全力也不行。至于英国人原本历史上的盟友法国人和撒丁王国,一个还在选总统,一个自身难保。

反倒是弗兰茨拉来了一些帮手,首先便是希腊,奥托一世是弗兰茨的表兄弟,双方的关系较为亲近。

在“唐·帕西菲科事件”之后,希腊和英国的关系持续交恶,无论是王室、政府,还是民众都感觉被深深地羞辱了。

正是出于这种仇恨克里特岛上的希腊人才会选择帮助奥地利,当然这其中有多少希腊政府的努力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在夺岛事件之后,不管希腊人承不承认,他们都已经站到了奥地利一边。

弗兰茨将克里特岛主权归还希腊这一行为博得了整个国家的好感,而且奥地利的商人和官员也远没有英国人那么蛮横自然更让希腊人喜欢。

希腊作为一个新生国家始终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威胁,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有强力的外援,与英国交恶之后他们必须寻找一个新靠山。

那么距离和关系与希腊更近,且与奥斯曼帝国互为死敌的奥地利帝国毫无疑问就是最佳选择。

奥托一世是一位非常喜欢宏大叙事的君主,他的“伟大理想”哪怕在他死后也依然影响着希腊。

奥托一世的伟大理想是让希腊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进而拿回东罗马帝国曾经所失去的一切。

奥斯曼帝国有250万希腊人,是希腊本土人口的三倍,而且大多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不满。

当然奥托一世也不是疯子,他将整个计划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收回克里特岛,第二步征服色萨利,第三步恢复古希腊的疆域,第四步拿下君士坦丁堡,第五步重建拜占庭帝国。

虽说听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但这确实令人振奋,同时也因这个伟大理想的存在,俄国对希腊非常不待见。

此时克里特岛已经在奥地利的帮助下光复了,那么奥托一世和整个希腊都在期待下一步。

奥托一世本人可谓是穷兵黩武的代名词,在人口仅有80多万的希腊,他始终保持着一支四万人的部队。

这一次更是全国总动员一口气凑出了十万大军奔赴,奥托一世亲任总司令奔赴前线。

另一个帮手则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默罕默德·阿里,这位统一埃及的雄主在成功戒掉鸦片酊之后再次展现出了一代枭雄的本质。

埃及战败之后虽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然而他却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让其内容大多数都未能成型,甚至倒逼英国人要贿赂他和他的长子才能获得正常经商的权利。

当然第二次土埃战争确实让埃及元气大伤,哪怕默罕默德·阿里这些年来一直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埃及也没能恢复到当初三分之一的实力。

不过枭雄之所以是枭雄就是因为他们敢想常人不敢想,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而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受任何规矩和道德的束缚。

默罕默德·阿里开战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国内几个重要城市屠了一圈,先是开罗,之后是亚历山大,然后是塞得

他这样做的首要目的是铲除反对自己的势力和亲英派,其次是掠夺财富用来发动战争。

常备军只有不到五万人,这没什么。

默罕默德·阿里直接下令强征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凑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在奥地利正式宣布与奥斯曼帝国开战之后兵锋直指约旦。

一时间奥斯曼帝国周边烽火四起,苏丹麦吉德看着如山的急报头痛欲裂,当场昏死过去。

但麦吉德在昏倒之前下了最后一道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