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龙困浅滩(1 / 2)

数周前,英国,伦敦。

阿尔伯特亲王和一干英国大臣还不清楚巴塔哥尼亚是哪里,但他们清楚地知道奥地利帝国侵害了英国的利益。

这怎么能忍呢?当然不能忍!

于是乎英国政府再次拒绝了奥地利帝国使团的和平提议,布鲁克男爵面无表情地离开了会议室直接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老实说作为一个十九世纪的金融业从业者对于伦敦金融城没有一点期待那是不可能的,但此时的布鲁克男爵却难掩失望之色。

英国人的金融创新能力实在有限,依然是在靠放贷和利用信息差赚差价,他们无法把钱变多,更无法让钱到该去的地方。

贪污、腐败更是无处不在,布鲁克男爵可以断言未来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定跟不上债务扩张速度,最终这个国家会变成一个虚弱的躯壳。

与此同时,唐宁街。

“奥地利人真是太得寸进尺了!”

阿尔伯特亲王愤怒地拍着桌子,这个行为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要知道此前的29年里阿尔伯特亲王一直都是以风度翩翩的绅士著称。

但不知道从何时起他开始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失礼的行为,他觉得自己或许是想表现得足够愤怒以表达自己维护英国利益的决心。

然而英国新任首相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却是一脸无奈,因为阿尔伯特亲王这种不战不和的选择实在让人有些吃不消。

英国国内的银行家们已经要炸锅了,眼看着距离保险赔付的日期越来越近,如果英国政府还想不出办法来,那他们就只能破产了。

一同破产的还会有一大批远洋公司,仅仅是半年多的时间里,英国对地中海地区市场的占有率就下降了九成。

再这么下去英国将损失数百年来在地中海地区积攒的全部商誉和市场

这一次对于英国的地中海贸易线路是毁灭性的,因为能填补英国空缺的不只是奥地利一国而已。

同时想要摆脱英国控制的国家也不止一个,双方里应外合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奥斯曼和埃及的棉花、羊毛等初级产品可以卖到法国和奥地利,奥地利和法国的工业制成品也可以很好地填补英国的空缺。

而且由于运输距离的缩短和关税壁垒的降低,双方可以赚得更多,大家都发现一个问题原来没有英国人的日子这么好。

希腊的关系也在与大英帝国不断疏远,唐·帕西菲科事件的恶劣影响还在持续,再加上克里特大岛事件,双方之间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曾经援助希腊时的那点香火情早已耗尽,再加上奥地利帝国的势力正在不断向巴尔干半岛延伸,希腊政府也开始摇摆不定。

尤其是两次地中海海战之后,大量希腊政府高官转向了奥地利的怀抱。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希腊国王奥托一世与奥地利帝国皇帝是表兄弟。

有这层关系在,希腊政府的转向就不奇怪了。

不过最最让英国政府头疼的事情还不是这些,而是那些在地中海地区的重要节点,马耳他,塞浦路斯,以及被围困了数个月的直布罗陀。

奥地利人虽然没有继续直接进攻直布罗陀,但也不允许英国的补给船进入直布罗陀。

所以当地的英军只能吃干粮,理论上讲直布罗陀守军的储备粮可以吃两年。

但现实是西班牙灾情严重,岛上的英军早就把自己的粮食高价卖给了西班牙人以赚取外快,所以他们现在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从西班牙人手中购买。

英西两国敌对数百年,要说西班牙人对欺负到自己家门口的英国人没点怨念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乎西班牙人卖给英国人的粮食不但贵,而且其中还经常被加了料。口水、尿液、排泄物、泥土、病人的血液、死老鼠、蟑螂、可能有毒的植物

最终导致了直布罗陀地区暴发了瘟疫,但西班牙人一点都不慌,毕竟伊比利亚半岛上早就在闹瘟疫了。

“亲王殿下,奥地利人确实贪婪,但大英帝国的全球利益正在遭受全面侵害。

国内那些该死的工人、还有那些不满的农场主、整天扰乱社会秩序的批评家们,以及宝石岛的爱尔兰人。”

(爱尔兰岛又称宝石岛,一部分英国官员不喜欢爱尔兰岛这个名字,他们甚至讨厌爱尔兰这个名词,认为它是低贱、肮脏、野蛮、愚蠢的象征。)

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并不是一个强势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内阁内部有着诸多隐患让他根本强势不起来。

阿尔伯特亲王一点也不想听眼前这个无趣的男人说那些陈腔滥调,类似的话他已经听过无数次,他自己也清楚眼下的局势。

北美洲想要重修边界,并且想从英国身上薅羊毛的美国人,中美洲殖民地的土著和游击队,以及法军残部和渗透进来的奥地利间谍。

南美洲同样是一团乱麻,到处都有起义,尤其是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