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重生英伦> 第600章 大获成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0章 大获成功(1 / 2)

第600章 大获成功

简单来说,当初的世界上最庞大并且最豪华的游轮——泰坦尼克号就是由摩根财团订购的。

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航的时候,撞上了冰山沉没……

这不仅是人类历史的灾难,也成为了摩根家族财富命运的转折点。

因此,摩根财团由此面临一系列的国会指控,被迫接受调查。

而摩根财团的传奇人物J.P.摩根在出庭作证两个月后离奇丧命,在此之后,美联储被组建,逐渐取代了摩根家族150多年的美利坚央行圣位。

之后,美利坚遭遇大萧条,股市债市严重不景气,国民经济也是一片惨淡,失业率超过10%。

人民走上街头,爆发了反华尔街的怒潮——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当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混业经营格局存在弊端,从而放大了金融风险。

于是在1932年,美利坚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要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以此进一步削弱私人财团力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最终这个法案迫使J.P.摩根公司放弃了投资银行业务,选择转变为一家单一的商业银行。

1935年J.P.摩根公司彻底关闭了投资银行部门。

J.P.摩根的孙子亨瑞·摩根(Henry Sturgis Morgan)与哈罗德(Harold Stanley)带领公司的投资银行团队出走,建立了一家新的证券公司,命名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摩“。

摩根士丹利的注册资金和创始团队全部来自于原J.P.摩根公司,自此,摩根被拆分为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利坚的金融监管也走向宽松。

随着美利坚金融业的发展和扩张,商业银行开始向投资银行渗透,很多商业银行都有着变相的投资银行部门。

1999年,美利坚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有关条款,从法律上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业务范围上的边界,结束了美利坚长达六十多年的金融分业经营的历史。

结果是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的从事投资银行业务,J.P.摩根公司逐步成为全功能银行。

除了商业银行板块,陆续增设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而摩根士丹利仍然专做投行业务。

从投行历史来看,后来的J.P.摩根投资银行分支比摩根士丹利出现得更晚,因此摩根士丹利被称为“大摩”,J.P.摩根被称为“小摩”。

但J.P.摩根综合实力更强,这种情况,巴伦前世在金融行业的时候,经常听到华夏的业内人士将此戏称为“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

2000年,J.P.摩根公司与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成立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有趣的是,大通银行曾经是洛克菲勒家族财团的金融业务平台,此后又经过几次并购。

在这一次的次贷危机中,摩根大通不仅经受住了次贷危机的考验,而且趁机低价兼并贝尔斯登……

后面,他们还将兼并破产的华盛顿互惠公司,成为这场金融风暴中的赢家。

2004年,摩根大通的资产总额1.12万亿美元,仅次于花旗集团的1.19万亿美元。

而在巴伦前世,到了2009年,摩根大通的资产突破两万亿美元反超花旗两千亿美元。

其投资银行业务追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华尔街最大承销商。

是的,这一次的次贷危机中,许多破产的银行和投行,会成为其他“秃鹫”们的食物,但这些“秃鹫”们,对于猎食也会量力而行。

因为并非盲目的扩大规模就能够增加盈利,在此前和之后的大公司并购案中,因为重组失利从而导致破产的事情,也占据不小的比例。

因此巴伦这一次同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这些在次贷危机中依然保留有力量的华尔街资本们会面,目的就是进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并且同他们保持默契,从而避免在“分食”中产生矛盾。

为什么最终是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不只是他们的实力足够,另外也是贝尔斯登的业务更适合摩根大通进行兼并。

如果对方的许多业务都同自己有所重合,那么收购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放在巴伦这里也是一样的,他不可能说将这些在次贷危机中陷入困境的“肥肉”们全部吞下,一方面资金没有那么多,另一方面,这样也会引起其他华尔街巨头的不满,而且令标准渣打银行短期内太过于膨胀,也容易埋下许多隐患。

他同那些其他的资本巨头之间,是需要既竞争,又合作的一种状态,彼此之间保留一定的默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