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收的越来越少——都免税免没了。
崇祯三年,各省欠征的辽饷只征收不到三分一,一共收上来的辽饷只有一百多万。
实在不够用的情况下,崇祯三年年底,户部上疏,题定在原来每亩九厘银的基础上,再加三厘,也就是达到每亩一分二厘。
咱就是说,辽饷这个东西,本来会缴的小民早已经都缴给你了,不会缴的肯定继续不会给,你加征多少都没用。
有的实在推不了,定额五千,只认两千,缴纳的时候,给个几百两意思意思。有的干脆就不理睬中央的征收,拖着不办。
管你圣旨怎么催,责罚好了,不就是罚俸嘛,那能有几个钱?
罢官好了,反正到时候我也捞够了。等于说不加征之前收的还好,加征之后,反倒收的不如原来多了。】
崇祯站了起来。
他懂了,他终于懂了!
他就说今年的夏粮怎么迟迟不到呢!
想到这里,他锐利的眼神锁定在兵部尚书梁廷栋的身上,问道:“爱卿,你怎么看?”
梁廷栋心里十分后悔,早知道就该在天幕第一次评判他无能的时候就立马辞官的。
崇祯见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冷哼一声:“既然爱卿不能胜任兵部尚书的职责,那就回家吧!”
【之后,明朝就在各种风雨飘摇中过日子,征收越来越少,直到最后灭亡。】
【甚至苏新红博士在《明代太仓库研究》中有个研究结论,说是崇祯十六年,实际征收率只有9.3%,也就是不到一成
。
就这样国家还运转个屁!】
【当时有个人叫赵士锦,多年后写了本叫《甲申纪事》,里面提到:崇祯十七年三月,他新任工部主事,然后打开了工部节慎库的大门。
堂堂的大明国库,里面只有2300两白银,除此之外是一些不值钱的衣服,腰带之类,另外还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而这几百两白银就是北京的守城军士的军饷。】
【但是大明真的没钱么?!
谁都知道,满朝文武,只有崇祯一个穷鬼!】
【先不说海上,郑芝龙拉了一个船队,不算海贸利润,就靠强收保护费,一年就有上千万两的银子。】
朱棣点点头,对朱高炽道:“看见没!咱们也要搞个船队,收保护费……收过路税!”
【就说京城,就说北京!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遇到的抵抗几乎为零,虽然有一些大臣跟着殉国,但是大多数文官、士绅,甚至是勋戚、大太监,都在这位大顺天子,闯王殿下,满心以为他们这些遗老遗少能接着奏乐接着舞,继续过好日子呢!
结果怎么样?
up真的很纳闷,李自成这些年在外地的所作所为这些人真的一点都没听说过呢?还是完全抱着侥幸心理觉得闯王不会在京城大开杀戒?
李自成这帮人进来后,发现国库和内帑空的……老鼠看见了都得连夜跑,没办法只能搞老本行去吃大户,不然怎么犒劳自己这帮兄弟?
结果不烤不知道,一烤竟然烤出来七千万两银子!整个崇祯十七年也不知道有没有收上这么多!
咋说呢……就,活该吧。】
【李自成不中用,一片石惨败给满清,匆匆举行了登基仪式就跑了。侥幸活下来的大户们又磕着头跪迎满清的小皇帝顺治。】
【结果满清来了一看,发现大明的官员、士绅和那些军阀是真的不做人啊!百姓都没油水可榨了。
那怎么办?江南地区繁华富庶,经济活跃,人口密集,那就是你了,拿来吧!
于是就有了通海案、江南奏销案和哭庙案,合称为“江南三大案”。】
【实际上,这三个案子是可以归到一起讲述的。因为有了奏销案,所以才引出了哭庙案,而哭庙案的结果之所以会遭到惨重的杀戮,则是因为有此前发生过的通海案的由头。】
【奏销案就是收缴拖欠的税赋。
奏销案虽被后世称为江南奏销案,实际上其范围是全国性的。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江西、陕西等六省以及安徽若干县份,都办过奏销案。其他各地不过点到即止,并不严厉,奏销案打击的主要目标,只有江南四府一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苏州与松江两府。
满清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实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催科。而且拿这个作为经征之官的考成,不能足额征收的都要被参罚。
江南缙绅豪强松快日子过惯了,一开始仍然使用老一套——用钞能力结交官府,买通书吏
(),然后隐瞒田产、拖欠钱粮。
顺治十六年?(),朱国治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他辽东抚顺人,隶属汉军正黄旗,跟江南一点瓜葛都没有,所以下手也格外的重。
江苏是士绅集中之地,也是欠税最重之地,巡抚衙门所在地苏州是重中之重。
朱国治直接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根据他的造册上报,清廷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其中不少人被逮捕,械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