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7 章(2 / 3)

另一边,

刘邦,李世民,赵匡胤等几位皇帝都来了兴趣,让人准备了椅子,吃食等物,他们也都挺好奇这后世的开国皇帝。

农民起义出身的皇帝,闻所未闻,却让人不免心生钦佩之心。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先说一下前提,在明朝之前是元朝,元朝是什么朝代呢,这是蒙古族执政的朝代,也是华夏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为什么要提这个,是因为元末的黄河,曾经有二十年没有打开决口,统治者任其泛滥自流,中下游大片地区都沦为了沼泽。”

天幕上出现一道道画面。

黄河水倾泻而下,淹没了城墙,冲散了村落,无论城镇还是村庄都在洪水的冲击下变成一片废墟。良田变成淤地,无数人死在了这场洪灾中。

至于活着的人东奔西逃,无处安身不说,还没有粮食,饿到了极致,人相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惨绝人道的画面震惊了所有在观看中的人。

刘邦直接抱紧了戚夫人,全然不顾吕雉的目光。李世民握紧了长孙皇后的手,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正在嘲笑让皇权沦落到蒙古族手里的不知是哪个废物皇帝,见状纷纷放下了手里的酒杯。

朱元璋饶是不满,也不得不承认地说道:“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就算幸存能活下来的人,也染上了瘟疫。

“而山西晋南一带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再加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对比其他地方在元末战乱中是相对和平的,于是中原百姓们纷纷逃到了这里。”

“这样一来,等太/祖成了皇帝后,山西人满为患,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又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使得人口均衡,以便巩固明朝的统治,移民政策势在必行。”

天幕画面再变,这次是一群人围聚在作为驿站的大槐树下。

这一天,凡是移民的都要到山西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迁徙手续,然后凭着川资,也就是摆渡船前,照着官兵指向的地方,再在其他官兵的监护下去往中原不同的地方。

不愿意移民的也得到这里像官府人员央求说明情况。

大槐树下乌泱泱围了一大群人。

“完了,”刘邦感慨,“这些人肯定都得被迫迁徙。”

“为什么,”戚夫人不解,“不是说这天不愿意去的人只要来槐树下说明情况就好了吗?”

吕雉在旁边翻了个白眼,快烦死这黏黏糊糊的两个人了。

“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01说。

“从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这五十年时间里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一共经历了18次移民,人数超过百万,移民地涉及11个省,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放到世界史上也是空前绝后。”

就在其他人还在震撼于百万这个数字时,就看到一大群官兵趁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大槐树下的时候,将其一网打尽,所有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全部强制迁徙。

这下好了,一群人被用绳子反绑着手,一个接一个串了起来,还留在家里的听了消息,爷娘妻子,老弱病残跑出来奔走相告,却也无济于事了。

一场浩浩荡荡的人口大迁徙开始了。

“好在太/祖根据移民政策颁布了相关规定,凡移民垦田者,朝廷给路费,耕牛和粮食种子不说,还免税三年。”

画面再转。

从山西移民到中原各地地区的人看到了大片肥沃的没人种植的土地,都慌了神,又惊又喜。

大家都在抢占土地,跑马占地,用马蹄印圈地,或者是拿翻土用的犁圈上一大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地,就是开始盖房子,建立村落。

这些村落有的依据地形叫‘某坡’‘某河口’,有的根据自己的姓叫‘某村’,还有叫‘某屯’,‘某营’,‘某平坊’,‘某楼’的,后世一直沿用。

“在后世的中原,特别是山东、河南一带,大多数村庄都是明朝建立的。”

“那么问题来了,后来的人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的人呢,‘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

“背抄手,那是因为双手被绑着,长年累月下去,成了习惯不说,还多出了一个‘解手’代替大小便的词,至于小拇指甲是两个则是洪洞县移民的特征。”

此时,在山西太原、晋城和洪洞县的人们看到了自己被捆绑着,一路官兵押解,想要方便了只能冲着官兵说一声‘解开手,我要方便’,久而久之大家都不耐烦了,懒得浪费唇舌,直接说‘解手’。

太原/晋城/洪洞县的人:“?”

他们并不高兴。

谁愿意背井离乡,和亲朋好友终身不得相见啊,他们都是平民老百姓,上头的命令根本反抗不了。不过看着中原其他地区的肥沃土地,大家又都很眼馋。

那么大的土地,谁圈了就是谁的啊。

可惜相同姓氏的人不能住在一个村里,想过去,就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