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收到了赵骞让人捎进来的这封信是第二天中午时分。
她握着信纸的手有些颤抖,看完了信,李微心中的疑惑也就越大,齐太妃是真的有病吗,还只是蜀王留在京里的一个计策。
她仔细的回忆了上次发生的事,皇帝的百日之后,齐太妃确实病了,蜀王夫妇也依旧请她的示下让咱留京中侍疾,到她死的时候蜀王也没回自己的封地。如今想来还真是疑窦重生。
不过若真是齐太妃他们干的,为什么纨素会说那药是摄政王拿来的。为了一箭双雕!
李微很快得出了这个结论,不管幕后主使的是不是齐太妃,但她和赵骞矛盾被人给利用了。
这时候她该和赵骞联手共渡眼前的难关。总之不能让对方得逞,同样的错不能再犯第二次。
李微并没有给赵骞回信,而是找了个光明正大的理由直接召见了他。
赵骞得到了召见后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事便去见李微。
李微在偏殿里见了他,同时她把身边人给屏退了,门开着,伺候的人却在廊上候着。
李微请了赵骞坐下,这才压低了声音和赵骞交涉:“你给我的信我都看见了,写信还是太冒险了些,万一被什么人给截获了,只怕会惹来更多的麻烦。”
“你都不让我见你,也只能写信了,又没电话可打,受限制得很。你说好笑不笑,明明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不过去了那边生活了十几年,怎么回赖反而觉得这里什么都不习惯了。”
“因为科技发展得不一样啊,这边各种发展比起那边来还是低了几个等次,别的不说,连电都没有,其他的肯定也发展不起来。”
“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那个时代的知识来好好建设这个时代,不说能赶上,至少也能引领同时代的文明。”
李微听了赵骞这话微微笑了笑,接着又道:“我今天请摄政王过来是为别的事。”
“是关于老三的事吧。”
李微点头道:“嗯,看样子当初我答应他们夫妇俩留在京中侍疾有些欠妥,其实当初下这个决定的时候也仔细想过,这样会不会给自己惹来太多的麻烦,但放他们出京的话,更难以掌控。”
“你这样做对,也不对,现在就该摸一摸齐太妃的病到底是真还是假,倘或是假的话,就算是有了把柄,到时候要怎样处置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李微想了想说:“这是宫里出的事,还是得宫里来管。王爷就不用费心了,我来想办法查明吧。”
赵骞如何能放心,之前出现过的那碗药他害怕第二次出现,紧张不已道:“阿微,你不适合做这些,还是我来办吧。”
“不,好歹我也是太后,如今我掌管着六宫之事,我来管这些天经地义。王爷还是把心思放在前朝吧,您政务繁忙,就不用您费心了。”李微说得斩钉截铁。
道理没错,但赵骞还是担心李微身陷危险。
说过了此事,李微又道:“你推举的我父亲做主考官?”
“是啊,本来我和杜阁老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推你父亲出来,他倒是同意了。你放心,老大人一定能完美的办好这事。”
科举的事本来就该翰林院负责,只是她父亲从来没做过主考官,李微担心父亲做不好。
“王爷也不适合在此久留,若有人问起你来我召见你所谓何事,你就说我和你商量公主们读书的事吧。”
赵骞挑眉问了句:“你打算让公主们也读书么,一道上南书房?”
“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但我打算将文华馆让人收拾出来让公主们读书,再在亲近世家里挑选一些合适的女子进宫来做伴读。在这里男女所受的教育偏差太大,女子也需要读书才行。我有很多想法,但却不能急功近利,一股脑的列出举措来让全国推广实现,只好一步步的慢慢来,推进的过程可能需要好多人,或是是要好几代人才能达到我所设想的样子,但第一步总要迈出来的。”
李微和赵骞不一样,她在那个时代有了新的身份,也接受过那个时代的学校教育,是正儿八经的本科生,又在英国留学了一年,思想意识自然和赵骞有些不大相同。
但赵骞没有反对李微的意思,他道:“一步步的来吧,太急功近利了反而不行。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的。”
“娘娘,惇太妃来了,奴婢让人请了她到玲珑阁候着。”
惇太妃怎么这时候来呢?李微见时候也差不多了,便起身道:“王爷请回吧。”
赵骞朝李微作揖便要告退了,李微低了头去端跟前的茶盏,喝了两口抬了头却见赵骞还在跟前,蹙眉道:“王爷还有事?”
赵骞陪着笑脸道:“没了,太后您请多保重。”他只是想多看李微两眼而已,现在是真的该走了。
直到那脚步声远去了,李微这才抬了头向门口看去,赵骞的身影越来越远,再一个转身就已经看不见了。
她捏着帕子擦了擦嘴角,才起了身。
一直到了廊下,才觉得额头上有微微的汗意,天气果然越来越暖和了。
李微这才转身去了玲珑阁,惇太妃这时候正瞅着墙上的一幅米芾的字瞧。李微进去时,惇太妃上前与李微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