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酱油的品鉴(1 / 3)

“最开始的时候,日本是没有酱油这个东西的,人们用味增来作为调配食物的辅料。”

“到了镰仓幕府时期,一个叫做觉心的禅僧,向紀州汤浅的村民传授金山寺味噌的做法,结果一个不小心做出了些酱油,也就是现在“溜酱油”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酱油的种类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复杂。1666年,首次出现了有关淡口酱油做法的最初记载;时隔不久,紧接着,1697年,又出现了有关浓口酱油的最初记载。明治时代后,酱油的制造彻底丰盛起来,以“浓口酱油”为代表的酱油,成为日本市民饮食不可欠缺的调味料。”

课堂上,一个低沉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窗帘被拉的严严实实,幕布放下来,学生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只有投影仪还在工作。从豆子的挑选到酱油的种类,纪录片里的画面不断转移,从商店玻璃窗里摆出来的一瓶瓶酱油,又到还在缸中冒着气泡,还未过滤的最原始的豆酱。

在还没有完全转化成酱油的时候,原始的豆酱呈比咖啡稍深一点的棕色,加入盐,每天都要用木棍搅拌。那些用来装豆酱的缸非常大,一个接着一个,在平地上一排一排地铺开,做酱人走中间的道,用很长的,带勺子的木棍去搅。

开始的时候,每天都要搅动一次,后来2-3天搅一次,再发酵过后,变不再轻易搅动,静侯几个月后的出缸。用纱布榨去缸中的残渣,而酱油渣,加盐水再过,还可以重复出三遍。

……

“关于日本酱油的浅谈与分析……”

“这个东西还要写作业的吗?”

“下星期起码要写一篇3000字的感想出来,想哭。”

走进教室,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声音。除开课堂考核,还有这种课后的实践类型,虽然不会因为这个被评分,但是写的太敷衍也会被老师记住。

而同样被布置了这个作业的才波诚一郎把手枕在头后,“我以为会让我们酿造啊。所以只是让我们自己买了来品尝试验吗?”

“酿造的话,时间太长了,而且身为厨师,我们只要会用就可以了,不用什么都自己动手做嘛。”他身边的一个女生回答道。

川岛丽子将笔记放回书架上。“日本酱油按颜色,香气和味道,一般分为:[白],[淡口],[甘口],[濃口],[再仕込],[溜]六种,然后不同地区,不同的品牌,又分为相当多的种类,一个人要买的话未免太多了,不如一起怎么样?”

诚一郎想了一会儿,“好主意。”

……

“大家都有这个作业吗?”晚上,极星寮,才波诚一郎把大家叫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了一下,分开来购买的话,不如一起,一个人负责一个地区,然后集合起来,资源共享。

“今天上午布置的。”幸平创真举手道。

“不太清楚,我明天才有这个课。”大黑一郎说道。

“大家都是二年级,课程差不多的吧。”雾野胜子插进来。

“那么,大家把自己能想到的酱油都写下来吧,写在纸上,看看我们要试验多少种。”

本酿造酱油,混合酿造酱油,混合酱油……大家洋洋洒洒写了相当多种,最后每人负责一页纸。

“生抽和老抽是什么啊?我们日本这边有这样的分类吗?”“多试一点没有什么坏处吧?你看胜子不也加了什么BlueElephant吗?”“是泰国的鱼露啦,虽然有点腥但是接受了还意外的带感呢。还说我,Kecap Manis难道不是做印度尼西亚炒面用的吗,银他还不是一样写上去了。”“啊,这个,一时顺手,给忘记了……”

争吵中,诚一郎拍了下桌子,“既然这样,扩大一下范围,以世界作为划分,就不要拘泥于日本了吧。”

于是酱油的种类又变得更加五花八门了起来,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用过或者曾经看过,听过的酱油。他们还让极星寮的管理,大御堂文绪做了推荐。

文绪阿姨认真地想了一想,“推荐的话,新加坡产的“大华”酱油还不错。新加坡那边的海南鸡饭很是出名,虽然现在有很多人用印度尼西亚的酱油来代替新加坡酱油,因为印尼的又甜又浓,价钱又便宜,但是做出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吃。鸡饭酱油还是海南人做的最好,他们有秘方,不公布。”

“当地人把“生抽”叫为“酱青”,“老抽”称为豆油,要代购的话,要注意一下这一点。”

“生抽和老抽又是什么?”幸平创真对这个不是很懂。而堂岛银和大黑一郎也对此有疑惑。

“我们这里没有生抽和老抽的说法,我也是去一些华人开的餐馆里吃饭知道的。”为了给他们示范,大御堂文绪走进厨房,从自己的储藏区里拿了几瓶出来。不同包装的酱油,相同的都是上面的标注并非日文。

产自香港的“九龙酱园”,来自大陆内地的“草菰酱油”,还有台湾“民声食品工厂”生产的“壶底”和“炭道”,以及其他的品种。

她把酱油都倒了一点出来,浅浅的碟子里,荡漾着浓郁的深色,让五个人品尝。

“有一点甜甜的,比淡口酱油更浓,咸了以后回甘,有甘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