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国上下最近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析津府之战的胜利让辽国在面对大周和女真人的夹击的危机得以缓解。大周兵马败走之后,女真大军也识趣的没敢再往大定府逼近,而是迅速退回了东京道辽阳府以西,做好了防御的态势。
按理说,这种状况下,辽国君臣上下应该是长长的松了口气,庆贺危机的缓解才是。然而,对于耶律宗元而言,他依旧感到压力巨大。和大周的和议首先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最激烈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析津府之战中立下大功,被封为南院大王的大辽国丈韩德遂。韩德遂认为应该乘势猛攻大周,乘机将大周北方的国土全部吞并,获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以韩德遂多年来和大周对抗的经验而言,他认为这种机会简直是天赐良机。如果给了大周以喘息之机,那么大周会很快的恢复过来,析津府之战的大胜所带来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就像是一股洪水的浪头,洪峰来袭时,跟着这道洪峰之势便是摧枯拉朽。挟大胜之威,正可以高歌猛进。如果耽搁了这最佳的时机,胜者之威消退,败者也会有喘息之机,重新进行调整。那么事情便难办多了。
对韩德遂而言,南下正是他多年来的梦想。久居析津府的他,在这座辽人和大周交流的最大的城池镇守了这么多年,他自认为对大周的了解比所有辽国朝廷上下都要深刻。同时,他也是最直观的感受到大周的富庶和繁华的,这让他对大周垂涎欲滴。
他特别的研究了大周北方的地形,从军事作战的角度上来说,只需突破大周几座边镇城池之后,大周的京城汴梁其实便是唾手可得之物。除了黄河天险之外,汴梁这座都城的北面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难就难在边镇雄州霸州容城保州等十几座边镇重镇难以突破,对方重兵驻扎,更将城池打造的跟铁桶一般,实在是无计可施。那么眼下大周三十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这岂非正是一鼓作气突破对方边镇的机会?边镇城池一破,大周还有什么抵抗力?很快便可摧枯拉朽一般兵临汴梁城下了。
不得不说,韩德遂的想法还是颇有道理的。如今的大周精锐尽失,边镇一帮子残兵败将老弱兵士,士气也正在低谷之中。这个时候一旦辽国精锐尽出,挟大胜之威攻到,怕不是真的要摧枯拉朽。如果此刻不动手,等大周缓过劲来,兵马得到补充,士气得到恢复,那岂非坐失良机。
不过,韩德遂的这种想法分明是带有搏命一般的冲动,他根本的弊端便是无视了女真人在腹背的威胁。韩德遂没有和女真人交过手,他对女真人并不感冒。他甚至觉得耶律宗元实在无能,一个区区女真部落,怎么围剿了三年还没解决,相反还让他们坐大,拥有了十几万兵马。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当着耶律宗元的面他都嘲笑过他,耶律宗元虽心里恼怒,但却也只能忍着。因为他不能得罪韩德遂。若说
大辽朝廷里,耶律宗元这个极为强硬且凶横的人有什么不敢得罪的人话,那么韩德遂必是其中之一。
韩德遂对如何防备女真人腹背进攻的给出的方案便是,派出部分兵马死守中京道,死守大定府,其余全部精锐都猛攻大周。拿下汴梁城之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到时候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什么有什么。回过头来再解决女真人的问题。他甚至说,即便将中京道给女真人也没什么,因为大辽将拥有更为广阔更为富庶的南方国土,即便是做交换,那也是值得的。
这种激进的想法理所当然得不到众人的支持,包括耶律宗元和他的耶律春耶律材在内,包括宰相韩延寿在内,以及大批的部落头领都表示反对。耶律宗元当然是不肯搏命的,搏输了,他岂非丢了大辽皇帝的宝座,这损失也太大了。再加上多年来对大周的认识,都认为这是一块大肥肉,但是一口吃不下个胖子。真要惹得大周殊死反扑,那也绝对不容小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现在大周正在衰落,即便大周刚刚大败于大辽手中,那其实也没有胜算。
而其他人除了认为大周不是那么容易变被轻易的打败之外,他们反对韩德遂的重要原因还因为他们的根基在大辽的土地上。他们的部落,他们的产业,他们的财产都在大辽。韩德遂说的轻松,按照他的想法,所有人岂非要跟着他孤注一掷,自己部落的百姓自己的土地产业岂非全部要完蛋。况且,在很多人眼中,南方大周的土地还不如他们所拥有的部落土地富庶肥沃呢。正所谓敝帚自珍,这里再不好,那也是生养自己的地方,那也是让自己能够纵横驰骋的地方。南方再好,那也是异乡。若是去问大辽的子民愿不愿意搬到南边大周的土地上,怕是有绝大部分的人还根本不愿意呢。
虽然韩德遂地位高功劳大,但他的提议在遭到所有人的反对的情形下自然是无法实行的。耶律宗元以及大辽大部分的大臣们都倾向于宰相韩延寿的第二套方案,那便是和大周议和,拆散大周和女真人的联盟。同时狠狠的敲一笔大周的竹杠,以大周供给的钱粮物资作为剿灭女真人的本钱。这样,即刻弥补因为大战所造成的损失,也可在全力剿灭女真人的同时削弱大周的实力。这个方案被称为是一石二鸟,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赞同。韩延寿这个老谋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