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提议(1 / 2)

何文静上任的前两个多月基本都在梳理户部的文书工作, 虽然不能完全套用现代的会计记账规则,但是里面有很多方法却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现代会计记账前会由出纳将原始的凭证进行初核,而古代户部其实也有相关部门, 那就是档房。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前者会把原始票据贴在单栏后,并且会编制成原始记账凭证, 而后者则只会写详见某册第几页, 然后如果要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则要自己去把相关资料翻出来查阅。

何文静现在对下面14位主事的要求就是, 对于所附凭据,虽然不能使用原版,但是必须由做账之人手动抄录或者画下来, 并且在上面签字画押。

若一旦发现资料作假, 则将责任人依照律法严惩。

这一政策才刚施行时,户部众属官皆叫苦不迭。

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要做的事情更加复杂了, 而且以后要承担责任也无形之中加重。

比如以前若是账册数据有误或者作假,多半推脱是别人编造或者时间太久记不太清,虽不能完全免责,但是也能将责任推掉几分。

可现在明明白白签了字按了手印, 这是无论如何也抵赖不了的,这一举措也让许多想要在其中搞小动作的人也收敛了不少。

而且时间一久, 此举对于那些想把本职工作干好的户部官来说, 反而成了好事。

因为许多原始资料或者朝廷的政令都是通用的, 久而久之,这些人不仅做账的速度上来了,而且对于一些基本的律法规定都背得越来越熟,从一开始的需要取文书比对,到现在的已经能随口讲出, 业务能力可说直线提升。

入户部三月之后,何文静自觉已经将户部日常事务梳理得很清晰,便开始着手准备赵珩给自己安排的任务来。

不过在开始组建大夏第一支由朝廷控制的商队之前,何文静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在此前的三个月里,何文静仔细考察过分管全国的14位主事,而这14位主事各自分管下的南、北档房、司务厅、 督摧所、当月处、监印处等部门人员的情况何文静也大致了解过。

因此,在户部所辖的各个行政单位里,哪些人是有实干才能的,哪些人又是只会溜须拍马推诿敷衍,何文静心中也已经大致有数。

而这些人员也将成为他所行计划的初创人员。

=====

寅时,此时的京城天还未大亮,不过因为正值夏日,所以天气倒还不算太冷。

何文静与其他早早就到了的各位大人们一起等在午门外,因为时间太早,所以前面站着的人都看不太清面容,只能影影绰绰的看到些人影。

自从开始上朝,每天何文静都要在差不多凌晨3点左右起床,然后在最晚不超过5点前到达午门外等候,这一段时间下来,他就觉得自己黑眼圈越来越严重。

他尚且觉得体力不支,其余那些年老的大臣们就更是难捱。

因此每当朝会时,若无大事,一般很少有人会临时提出重大议题出来,毕竟谁也不想一站站半天,多是会先写折子上奏,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然后再行动。

何文静咂咂嘴,觉得自己今天可能要破例了。

卯时的钟声敲响,众人按着品级和文、武官职进殿分两列站好,桓帝赵珩则踏着大步从中间走过 ,径直走到龙椅前坐定。

三呼过后,身穿鹌鹑补子服的大太监即往前一步,长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等人退回,便有朝官开始奏报,某地发生蝗灾,请朝廷减免赋税和调拨粮米赈灾,桓帝准了。

而后又有御史弹劾某位大人不修私德,竟然与人在妓馆中闹出争风吃醋的事来,要求下令严惩,桓帝命人呈上证据,又查看过那位官员脸上的上后,对其申斥一番,贬到了地方。

接下来就是一些每日必要提起的事了,比如礼部奏请桓帝广纳后宫,还有工部奏请修缮宫殿,钦天监拟定祈雨祭祀日期等等杂事。

赵珩瞥了眼垂眸站在一边的何文静,动动嘴唇,还是将要出口话忍了回去。

自从升了何文静为户部侍郎之后,赵珩就一直等着他行动,谁知这一等三个月,对方竟然毫无动静。

本来赵珩还以为他是在行“拖”字诀,可是据内侍回报,这三个月以来,何文静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整顿户部公务,因此他也只好耐着性子等。

眼看朝议得差不多,众臣的话题又要绕到选妃上来,赵珩干脆打断道:“选秀一事改日再说,众卿家若无要事便退朝吧。”

“臣有本启奏。”

一道声音从堂下传来,打断赵珩起身的动作。

何文静手拿朝板,出列。

他是故意等众人把所有议题都谈完之后才出声的,因为他所请之事估计要讨论很久,还是把其他事都先办完再说。

赵珩还是三个月来第一次见他在朝上说话,平时他不是跟着众人一起应声“臣附议”,就是跟着众人一起山呼“陛下英明”。

这次见他单独奏请,赵珩那快要忍耐不下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些,因此语调也格外亲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