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新品(1 / 3)

六七十年代, 上班干活挣工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天经地义。没有人理解,校嘉华在供销社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休假。

崔丽芬甚至怀疑,自家闺女是不是怀孕了?

“怎么可能?白恪言已经离开三个月了!”校嘉华震惊。

“有些新媳妇, 身子太瘦, 几个月都不显怀, 又大大咧咧的,自己怀了都不知道。”崔丽芬就怕她也这样。

校嘉华好笑:“放心啦, 我跟小白同志,目前只有纯洁的革命情谊,我们都一心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先立业再发家!”

“恪言的津贴这么高, 差不多是营长级别了吧,他有没有写信让你去随军。”

“他入伍不到两年, 就一普通士官,没达到家属随军的条件。”更何况, 基地条件艰苦, 校嘉华去了也无用武之地。

“你呀……”

崔丽芬更担心了。夫妻俩不圆房,她生怕女婿在部队提干了, 转头又嫌弃这农村小媳妇。

她有心教校嘉华一些夫妻之事,见女儿一派率直, 实在不好意思开口。想去妇联借几本《新婚知识图解》,塞到女儿枕头下, 又怕两个孙子看到尴尬。

算了, 大不了以后真离了,校家也养的起她。

校嘉华开始休假,最高兴的人, 莫过于校大宝和小石头。

两位儿童总算结束半留守状态,日日夜夜都能和妈妈在一起。

过去,校大宝每天早晚自己做饭,接送弟弟去爷爷奶奶家,然后准时背着书包上学堂……十足的兄长做派。

可校嘉华一回来,他立即化身咸鱼,只想赖在家里,和小石头一样,随时随地黏着老母亲。

哪怕还要被她耳提面命,增加课后作业。

校嘉华无奈,亲自去农耕小学,为校大宝请了一天假,带两个儿子去青河钓鱼。这是俩小孩从入夏以来,就嚷嚷的愿望。

校嘉华家教很严,无论天气再热,都不许孩子去河边玩耍。村里不是没发生过儿童溺水事件,淹死的往往是会凫水的。

更何况上辈子,她是因为拯救落水青年才领盒饭的,格外不待见浪里有白条。她建议赵村长,在河边立危险牌,增加巡逻人手,见到小孩就驱赶。

校大宝和小石头很听话,知道娘亲的忌讳,平时绝不越雷池一步。如今被允许来河边钓鱼,快要兴奋上天。

校嘉华一整个冬天没碰鱼竿,技术也没生疏,调试了两次,很快钓上来一条大鱼。

校大宝崇拜极了:“娘,你好厉害!可我怎么总是钓不到呢?”

“钓鱼有耐心还不够,还需要技巧。比如位置,最好靠近树荫、苇草。河水深浅不同,活跃的鱼种类也不同。天热时,它们喜欢沉在水底,天冷或阴天,又会上来透气……”

校嘉华一边说,一边手把手教他。

小朋友悟性很高,静下心来,不一会儿就钓到了一条小鲫鱼。

小石头看见了,开心地鼓掌:“哥哥,你真棒!”

“不错。”校嘉华也表扬儿子。

可他还没开心两分钟,她就一个反手,把鱼丢进河里放生了。

“娘!”校大宝不太理解。

“这条鱼太小了,刺多肉少,万一没挑干净,弟弟吃了会卡喉咙。而且,我们要保护小鱼苗,这样生态才能循环呀。”

“娘,不吃小鱼!”小石头永远第一个拥护她。

校大宝:“明白了,要等小鱼长成大鱼,生很多很多小鱼之后才能吃。”

“呃,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校嘉华决定,暂时不告诉他们,鱼是体外卵生这一复杂的生物现象。

母子又钓了几条大鱼,满载而归。

回去的路上,校大宝背着鱼篓走得飞快,恨不得立即回家享受美味。

校嘉华没放过他,询问他最近的学习内容,还考了他不少数理化知识。每一道都超出了他的学习范围。

校大宝越答越心虚,敢怒不敢言,到家之后一溜烟儿跑进厨房,变身杀鱼小哥,躲开老母亲的盘问。

校嘉华只好转头,教小石头背诵诗词。

她翻开一页新诗,刚念了两句,小石头立即背诵出了下一句,还歪着小脑袋说:“娘,这首教过,会背啦!”

校嘉华暗自惊叹,又挑了几首篇幅长、难度大的,小石头依然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天,这是什么绝世聪明小天才呀!”

小石头依旧是沉默的,他轻轻抱住娘亲,把脸靠在她肩上,笑得害羞又得意。

校嘉华果断决定,要把小石头也送进耕读小学,尽管他只有四岁。

小石头没想到,几首古诗暴露了天赋,他在家里混吃等死的日子结束了。

但他是个好脾气的乖宝宝,跟着哥哥一起上学,能认识不少新玩伴,倒也乐在其中。

农村的小朋友上学是不需要接送的,一群大小孩,走到哪玩到哪,成群结队,一路都有人照应。

两个孩子都上学后,校嘉华空闲下来,叫上蔡小菊,和她一起去了趟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