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在清宫当团宠> 第133章 第 133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第 133 章(1 / 4)

*

这个时代等级森严,皇帝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查出来并不算难,下五旗包衣闯进御花园这种事情实在太离谱,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没有人相信这样的事情会真的发生。

御前侍卫很快将查出的结果送到康熙面前,结果没有他之前想的那么严重,户部的确有些胆大包天的蠹虫,但是这件事情说到底只能让人想起四个字——阴差阳错。

清承明制,朝廷里没有宰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握实权,在此之外还有内阁大学士,但是内阁大学士的权利未必比得上六部尚书。

户部是六部油水最多的地方,康熙知道里面有各种各样见不得人的隐私,以前事情没有闹出来,还能睁只眼闭只眼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没想到他们能荒唐到这种地步。

各地上报各种费用的时候必须先给户部交钱也就算了,连京城里往下发的钱财都要克扣,朝廷缺他们的俸禄了吗?

户部的账本上写的是一回事儿,真正发下去的又是一回事儿,他们管着朝廷的钱袋子,拿回扣这种事情再常见不过,就连兵部打仗往上报账,不让他们留点油水的话军饷物资都发不下来,一层层的扣下来,发到底下人手里的能有一半都是户部的官儿高抬贵手。

吏部贵,户部富,礼部穷,兵部武,刑部严,工部贱。

户部管着国库,里边有些破规矩很正常,问题就是,这次户部出了个即将调回盛京老家的狠人,想着下五旗的包衣少拿点钱不碍事儿,索性直接把钱拿走了大半。

他没想到的是,旗人没有攒钱的习惯,包衣们更是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朝廷的钱发不下来,他们是真的一点积蓄都没有,为了活命也得往上闹。

德妃在乌雅氏被逐出内务府后很少和宫外有联络,不是她不想,而是没办法和宫外有联系,以前乌雅氏的人在内务府干活,有什么事情见个面都很方便,现在乌雅氏的人都在宫外,再想见面难度蹭蹭蹭往上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乌雅氏一族在内务府经营那么多年,虽然被逐出内务府,但是他们还是上三旗的包衣,在宫外也算有体面。

雨季的时候京城闲散的壮丁都被拉去救灾,乌雅氏的男丁也不例外,户部下发的钱财到他们手里已经没有多少,本来应该他们再分给其他人,但是他们以为那点钱只是乌雅氏自己的分例,自己人分还不够,再分给别人就更少了。

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和宫外的下五旗包衣过的日子很不一样,他们过惯了大手大脚的生活,没少埋怨出宫之后分例变少,领钱的时候还骂着户部的主事不把他们当回事儿,根本没想手里的钱不光是自己的钱。

六部和内务府是两个系统,他们在内务府办差的时候,六部的主事和他们说话也要客客气气,自从被逐出宫廷,日子过的是越来越不顺心。

还好宫里的娘娘圣宠不衰,如果没有娘娘的照拂,他们还不知道要被糟践成什么样子。

前些年内务府的账目出问题,被贬出宫的不只他们乌雅氏一族,四阿哥已经长成,六阿哥也开始办差,等皇子们将来帮扶他们一下,乌雅氏迟早会回到内务府。

一差二错之下,下五旗的包衣就一点钱也没拿到,等乌雅氏的人意识到出了差错时,再想发钱也来不及了,而且他们拿到手的钱本来就不多,别说手里没有钱,就算有也不想拿出去。

被驱逐出宫的乌雅氏子弟求到德妃的弟弟博启那里,博启开始没把这些事情当回事儿,简亲王和直郡王日理万机,哪儿有功夫管底下包衣的事情,随便找人让他们没法上去告状不就得了。

乌雅氏在包衣里也算是颇有威望,这事儿本来就是户部办的不地道,如果不是户部扣的太多,哪儿还有接下来那么多麻烦。

下五旗的包衣都是些泥腿子,没钱就没钱,找相熟的人在简亲王府和直郡王府守着,他们找不到大旗主小旗主,还能闯进宫找皇上告状不成?

他们知道宫门朝哪儿吗?

博启随口将人打发了出去,凑巧他的福晋进宫给德妃请安提到这些,本来这件事会慢慢平息下去,奈何德妃心中有怨,博启福晋走了之后就派亲信想法子和宫外取得联系。

下五旗的包衣找不到皇宫大门,那就想法子让他们知道去哪儿找。

冬日天寒,皇上离开乾清宫出门遛弯的次数变少,御花园里草木凋零,从顺贞门进去看什么都看的清清楚楚,她的胤祯住在南三所,离开上书房后往南走,可九阿哥十阿哥十一阿哥每天都要路过御花园。

让人在那些包衣耳边煽风点火,等他们冲到御花园,能顺手将那三个惹人厌烦的阿哥杀掉那是再好不过,即便杀不了,九阿哥身子骨弱,惊吓过度也能丢掉半条命。

她的胤祯早早从永和宫搬走,母子分离难以见面,佟佳氏那个女人的儿子凭什么好好的,都说冬日难熬,九阿哥熬不过这个冬天才好。

德妃自认为做的隐秘,下五旗的包衣闯进皇宫是因为户部的银子不到位,乌雅氏的男儿也是受害者,就算有错也不是大错,就算皇上追查,该杀的也是户部的官员,和她没有半点关系。

后宫不得干政,宫妃也没本事干政,她们进了紫禁城就鲜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