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皇长孙> 第311章 上海县的变化 -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1章 上海县的变化 -(2 / 3)

“商品交易中心的影响力有那么大?”

虽然商品交易中心也是按照规划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但是刘仁轨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视。

在他看来,这里只是一个商品的集散地而已。

但是现在听上官仪这么一说,他发现自己可能低估了商品交易中心的魅力和影响力。

“刘县令,你想啊,对于商人来说,最主要的就是买到低价的东西,然后找到地方高价进行售卖。

这商品交易中心,其实就已经给大家提供了这样子的一个机会。

大量的商家集结在商品交易中心,商家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货源。

并且因为这里主要经营的是批发的业务,价格比自己在外面零散的购买,一般是有优势的。

而对于卖东西的商家来说,他们开出来的价格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虽然这个商品在交易中心售卖的价格肯定要比一些地方的零售价格要低。

但是不需要大费周章就可以卖出去,并且还是大批量的卖出去,很多商人应该也是非常开心的。

这么一来,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都能从商品交易中心里头获得好处,这商品交易中心自然就能获得商家的青睐。

如此循环发展下去,估计不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的商品交易中心就需要扩大规模了。”

上官仪这么一解释,刘仁轨倒是很快就理解了。

毕竟他跟着李承宗,对于商业的发展和影响力也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识的。只不过之前没有重视,忽略了商品交易中心。

“如果这样子的话,我倒是觉得可以依托于商品交易中心,开设一个报社,专门刊登跟商业相关的信息。

比如丝绸在上海这边的卖价如何,鲸油蜡烛、鲸鱼肉干这些东西在商品交易中心里头的卖价如何。

上海码头有哪些海外的商家过来做生意了,又有哪些商家的船队出海了。

这些跟商业相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的话,商人们应该还是很感兴趣的。”

自从有了《大唐报》之后,各地就陆陆续续的冒出来各种各样的报纸。

不过到现在为止,还真是没有一份全国性的商业报纸。

刘仁轨既然想要把上海县打造成大唐商业最发达的城市,这方面的准备显然也就非常的有必要了。

“好主意啊!属下正好也想着要搞一份这样子的东西,没想到刘县令您已经提前想到了。”

上官仪拍马屁也好,真心的也好。

反正此时此刻,他让刘仁轨感到很是舒服。

“那这份报纸就叫做《财经日报》吧,今后大家看到《财经日报》,就会想到我们上海县,想到我们的商品交易中心。”

“刘县令,现在朝廷在大力的鼓励各地修建书院。

我们上海县在这方面的底蕴是比较薄弱的,不如别出心裁的往商业和航海方面靠拢。

依托于江南造船厂,我们可以开设上海海洋学院。

依托于商品交易中心以及上海县的商业,我们可以成立上海商业学院。

将来我们要是能够把这两个书院修建成为大唐在这个领域最权威的书院的话,应该也是能让陛下刮目相看的。”

上官仪一句“刮目相看”,立马就让刘仁轨同意了这个方案。

毕竟,作为李承宗的弟子,刘仁轨最在乎的其实就是师父对自己的态度。

“好!这事就交给你去负责了,要尽快的去落实!”

果然,刘仁轨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同意了。

……

上海码头附近的一处酒肆之中,崔文飞和郑海东正把酒言欢。

“崔兄,这上海县的情况,可是一天一变样,据说现在已经有超过十万人常驻在这里了呢。

要是算上那些外地商家带来的人,估计这里还得多几万人。”

郑海东也是上海县刚刚成立的时候就过来了的老人。

当初荥阳郑氏安排他来上海县的时候,他还不是很乐意,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不满。

但是伴随着上海县的发展,特别是荥阳郑氏的盐业在这里焕发了第二春,郑海东的心情立马就变了。

甚至他在荥阳郑氏内部的地位也跟之前完全不同了。

以前荥阳郑氏虽然也算是大唐主要的盐商之一,但是在青海城那边过来的咸鱼的冲击之下,可谓是摇摇欲坠。

但是现在跟着人家在上海县开设了海水晒盐作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这样的盐巴的成本比较低。

另外一方面,上海县这里因为捕鱼业的发展,对于盐巴的需求很是旺盛。

单单各种各样的咸鱼腌制,就可以消耗掉大量的盐巴。

这对于晒盐作坊来说,自然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如今整个上海县的捕鱼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规模。

“十万人应该还是老黄历了,你看看那江南造船厂,单单一家造船作坊就已经有了三千多名匠人。

还有其他几个大的作坊,全部人数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两三万了。

按照我的估计,上海县这里的人口,估计都已经有二十万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