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多功能科举考生> 第38章 第 38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第 38 章(2 / 2)

么都不肯,两人你来我往地互相推拒了一番,最终周老爷还是拗不过王谨,只能暗想着日后在别的事上找补。

过了一会儿,齐秀才和齐佑也到了。几人闲谈了几句之后,便听到楼下传来铜锣的声音,一群人便止住话头,起身聚在窗前,望向县衙的方向。

此时县衙门口的人群已经是炸开了锅,后面的人不停往前挤着,前面的人也是死活都不肯让步,王谨还看见了已经挤到最前排的他家二哥。

因为这几年的进补和锻炼,王家几个小辈的身高都远超同龄人,连今年已经二十的王谦,也在他青春期的尾巴上拔高了好几寸。

因此,王谨一眼就看到了高出人群一截的他二哥的那颗晃动的脑袋。虽然看起来头发乱了,衣服也皱了,但显然还是兴致极高,脑袋正随着衙役贴红榜的动作上下左右地不停晃动着。

县试放榜,又被称为“发案”。因前两场考试不分次第,只筛人数,所以使用的都是呈圆形的“团案”。这团案一般分为内外两圈,只写坐号,不写姓名。唯一特殊的,就是外层正中提高一字写者,乃是这场考试的第一名。

出发前,王谨就跟家人讲过这些规则。他还特意叮嘱,如果自己成绩不错,那也千万要稳住。毕竟他今年只有十一岁,太过高调难免引起别人的嫉妒,万一有人在背地里搞些什么小动作,虽然王家都不是怕事的人,但到底也不想平添麻烦。

于是,王谨就看到,等那红榜贴好之后,他二哥似乎有些激动地跳了跳,接着便转身逆着人流使劲往出来挤。好不容易挤出来之后,便朝着茶楼的方向拔腿狂奔。

眼看着快到了茶楼下,只见他二哥缓了缓步子,抬起头寻了寻,瞧见自家人之后,便手舞足蹈地比划了起来,右手伸着一根手指不停地朝他们晃啊晃。

这下,不用多说,包间里的人也都明白了,王谨这是考了第一场的第一名啊。

不过也没人觉得惊讶,齐秀才更是连表情都没变一下,大家都笑着向王谨道喜。

王谨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此时显得十分淡定,而王家人却实在是有些激动。

虽然都知道王谨聪明,可他再聪明也才十一岁,满打满算也就读了五年书,居然能超过那么多二三十,甚至四五十、五六十的人,直接拿到个第一名?

不过想到王谨之前说过的,第一场只是考最简单的东西,根本算不了什么,于是他们便也强压下了激动的心情,笑着跟其他人寒暄了起来。

不一会儿,范家的小厮范云也回来了,他直接道:“王少爷第一名,其他几位少爷也都在榜上。”

听到这话,包间里的气氛彻底放松了下来。齐秀才勉励了几句,等各家的小厮都回来之后,几家人又闲聊了一会,接着便各自回家了。

等到第二场考试时,王家人明显放松了许多,也同意只让郑兴和吴山两人赶着牛车去送王谨了。

由于王谨上一场是第一名,这第二场便可以直接坐在室内的考场里考。

第二场的考题是四书文一篇、五经文一篇,以及试帖诗一首。拿到试卷后,王谨大致看了看,发现这题目都是中规中矩,并不算难。

第一题是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作文一篇。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大意是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也就是说,只要在上位的人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第二题是“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

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意为大夫以法相互配合,士人以诚信相互考察交往。

诗题则是“不辨仙源何处寻”得“源”字,以此作一首五言八韵诗。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桃源行》,“春来便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王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祖籍山西,据说正是太原王氏的后人,倒也算是王谨的本家。:,,,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