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浮现出对应的人选来。
京都有两家姓赵的人家比较有名,但百里疾昭元七年上京,病人年过八荀的,好像就只有城南赵家那一家。
“呵……那家人吃相真难看,落得最后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当真是好笑。”
“百里疾也太倒霉了,无辜受冤,还要经历牢狱之灾。”
而反应过来,自己就是故事里主人公的赵家上下:……完了。
有人惊慌失措,也有人乐得看好戏,因为此时被说躺在床上的老爷子此时还身体健康着呢,且看这位如何收拾自己的孝子贤孙。
古古吐槽完,也终于是又补上一句。
【但这世上啊,总也有人会记得他人恩情,知恩图报的。】
【当时正好有一朝中胡姓官员的母亲听说了百里疾被关入狱的事,就开始想办法为其申冤。因为百里疾年轻时就曾治好过其家人的病。】
【这名官员地位不高,得罪不起赵家,不能硬来,于是,他就选择将这冤情上报给了神昭大帝。】
事情到了这里,也就基本明朗了。
百里疾的名字只要出现在萧临渊跟前,他自然不会放任不管。
最后也果如大宸许多人所想一样。
【神昭大帝在得知此事之后,开始命人彻查,最后查出百里疾是被冤枉的,便将他放了出来。】
【对于人才,神昭大帝向来是不愿放过的。但他也知道,就算封百里疾为宫中医正也没用,因为人家想要的从来不是只为某一个大人物看病,而是为天下所有为病痛折磨的人诊治。】
【比起当宫中声名显赫的医正,百里疾的确更想当一个四处行走治病救人的普通游医。直播间里的小伙伴儿们,有知道神昭大帝是开出什么条件,才最后成功使百里疾留在了京都的吗?】
其实这个答案,古古之前也浅浅透露过一些,如果直播间里的真是现代观众,当然不差学过历史的。
但现实就是,现在观看他直播的……就是一群生活在千年前的老祖宗啊。
‘老祖宗们’想了一想,开始说起了各自的猜测和想法。
有人说:“难道是萧临渊给百里疾找了一群弟子来传承他的衣钵?”
“可能是,但我猜,估计还搜罗来了不少医术大家,百里疾是个医者,醉心医术,有这群人在就能时时交流和探讨了,我不信他还舍得走?”
“有道理。若不能以利诱之,却总有能让他心动的东西,就不信不能让他放下坚持。”
“……”
【衣食住行,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是老百姓生活至关重要的四个方面,但除了这四项
,还有医病的医也很重要。但在古代,似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忽略了医者的价值。】
【但神昭大帝是个英明且睿智的君王,他不光看到了医者的价值和重要性,还想将医这方面发展的更加强盛。】
古古展示出新的史书记载图片,一段段文字都是那个朝代关于百里疾最真实的记载。
【他知道百里疾不在乎虚名,但就像元鸿因有仁心,忧心百家之学而选择留在京都与柳尚共事一样;百里疾的善心,就是他的软肋。】
【医者重传承,百里疾医术再好,可他毕竟只有一个人,能救的人有限,也只能活个几十上百年。】
【纵有医书传下,可到底比不上他亲自传授医理和治疗经验,等到他一死,能学得他一身医术精华的最多也只有他的亲传徒弟。】
【他治病救人,他的徒弟也治病救人,他的徒子徒孙也同样如此。可就算是这样,天下患病之人,何其多啊?哪能救的过来?】
古古叹气,更何况是在环境恶劣的古代,百姓缺衣少食,缺乏卫生知识,有时候一场病就能要了一个人的命。
【寻一个会治病救人的医者不容易,更何况是百里疾这样有善心、医术顶尖的大夫,更是不可多得。】
【史书当中,有关当时他和神昭大帝这段谈话的详细记载,当神昭大帝与他谈到百姓求医难这个话题时,他亦心有惆怅,长叹曰:“吾亦憾天下医者少,伤病之人多,纵使吾习得一身医术,却常悔未生得三头六臂。”】
像元鸿一样,他只是一个人,不是神。
他为人治病,病人却多到治不过来,他的心中亦是充满无力。
【神昭大帝看出了他济世救人的善心,便提议,想让他将一身医术传授给更多的人,问他愿不愿意?】
【百里疾没有犹豫,答道:“求之不得,此乃吾之幸。”】
【于是,昭元七年,六月,在神昭大帝的决议下,大宸史上第一家医学院诞生。】
【百里疾为院长,传授自身医学知识,但同时也是大夫,免费为来医学院求医的贫民看病诊治,医学院一应花销从国库出。】
【当时的医学院虽占地面积小,所有师生加在一块也才只有三十五人,但这无疑是古代医学史上最值得被纪念的一天,也是后来大宸医学崛起的伊始。】
古古深吸了一口气,再度在心里感慨。
是为百里疾,也是为神昭大帝。
【这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尤其是在当时国库不丰的情况下,神昭大帝还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