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56 章 馊主意不可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56 章 馊主意不可取(1 / 2)

唯一的独苗子婴,不好意思,项羽入关后也把人干掉了!

秦始皇......

扎心,太扎心了!

刘邦就不太好意思了,没办法,当时郦食其说得太好了,他一时听着觉得办法极妙,于是就同意了。

【郦食其夸夸其谈,把刘邦唬得一愣一愣,当下让人去刻六国的印玺去。而且定下让郦食其赶紧前往各地说服各国诸侯的打算。好在,刘邦没把事情定下,张良外出归来了,刘邦见着张良自是万分高兴,赶紧倒豆子的跟张良细说他得了好计策,不忘问问张良觉得如何。】

【难为刘邦记得问一问张良,真要是让刘邦按郦食其说的办了,春秋战国动荡数百年,战火不歇,必将重启。张良听闻刘邦生出此等糊涂的念头,赶紧向刘邦陈明利害:

其一,从前商汤、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然而如今刘邦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

其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后,杀了商纣王得到了他的头颅,如今刘邦能得到项羽的头颅吗?

其三,表商容之闾,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是意在奖掖鞭策本朝臣民。眼下是刘邦旌忠尊贤的时候吗?

其四,武王散钱发粟是用敌国之积蓄,现刘邦军需无着,粮草短缺,还有能力救济饥贫吗?

其五,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与楚汉鏖战正急,能效法吗?

其六,过去,马放南山阳坡,牛息桃林荫下,因为天下已转入升平年代。现今激战不休,能偃武修文?

其七,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还能有人随刘邦左右助刘邦争夺天下?

其八,楚军强大,六国软弱必然屈服,怎么能向刘邦称臣呢?】

八问啊,就这八个问题问来,刘邦敢封六国之后?能封六国之后?

秦始皇眼中对张良的赞许藏都藏不住,如此人才,实在难得。

【刘邦何等聪明人也,立刻明白其中关键,大骂郦其道险些坏他大事。不说刘邦,想想张良先前的复韩行为,张良当时是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可现在的张良却反对刘邦听从郦其道的建议分封各国,不得不说在多年的经历中,张良的思想也成长了。此时的张良或许才意识到秦始皇的做法有多高明。封土赐爵本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掖手段,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打仗都封完了,刘邦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

【仗没打完就赏完了,刘邦必然要成为光杆司令,接下来不就任由项羽揉搓了?张良可以说阻止了刘邦自寻死路,也为日后的大汉王朝统一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不能不承认,张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刘邦可比自己被夸还要高兴,留侯,他的留侯那是一等一

的好!

张良被夸得倒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曾经他也执着于复国,

认为复国能够再兴韩国,天下更能太平。

然而经过多年的观察他终于发现,各诸侯并立,难免生出间隙,春秋战国时的战乱之始,为了争地争人,数百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他曾经怨恨秦始皇灭韩国,让他成为灭国之人,到最后终于明白,天下大势必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天幕说的那样,不错,哪怕天下一统依然不可避免争斗,但凡有人又怎么可能避免得了争斗?再争,有人总会牢记一样,天下不可分裂,至少能够避免很多战事,没有那么多无休止的战争。可以说,张良希望的只是战事能少一些,无须像春秋战争时一样,足矣。

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政策很重要,或者更应该说,他面对的刘邦怎么想很重要。

分封各地,短时间内没什么问题,不,应该说刘邦在没能打赢项羽的情况下想要分封,无异自寻死路,把原本支持他的人全都赶离他的身边,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甚至更有可能这些人会成为对付他的一把把利刃。

【刘邦经由张良劝说,意识到有些馊主意断不可行,局势再难须得撑下去,熬过去。好在,终于是让他熬过去了。英布、彭越、韩信接二连三传来胜利的消息,终于是让刘邦扬眉吐气了,纵然韩信顺势讨要权位,趁火打劫,张良和陈平及时劝说刘邦,叫刘邦反应过来韩信远在齐地,他们鞭长莫及,倘若不同意韩信封王,极有可能韩信将会背弃他们,那不是要命?】

【可以说,张良和陈平的提醒,及时让刘邦醒悟,果断封韩信为齐王,以达到笼络韩信的目的。此后张良前往齐地封韩信为王,同时也调兵而去,楚汉的战局由此逆转。汉四年,汉合围于楚,项羽终于意识到刘邦一伙不好对付,最终只得放归刘邦家眷,达成鸿沟之约。】

【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立约解甲归国,各不相犯。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便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