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公主多的是,为什么偏偏选了她?
或许郁止是真的对她态度特别,不过这个特别是特别讨厌。
因而听到这些流言,她心中还有些不安,要是郁止真信了,以为是她做的,那她该怎么办?
好在郁止并没有这么认为,他让人查了一下,才得知是其他几个国家一起搞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名声尽毁,挑动周国内乱。
可惜,他们根本不知道,有那群中了蛊的官员在,周国不可能内乱,这场算计永远也只能是一场空。
而丹华公主为了不惹郁止生气,自发辟谣,虽然效果不太明显,但她要展现的就是态度,只要有这个态度在,郁止便应该不会找她算账。
郁止何曾不清楚她心里在打什么算盘,不过他没计较,只要这人好好活着,把那孩子养大,就足够了。
*
又过了两月,梁军在周国军队的追击下,溃不成军,他们新上任的皇帝因为这件事,差点被赶下台。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皇帝招来大臣们,冠冕堂皇,故作悲伤。
“朕登基不过一载,却接连战败,皆是朕的错!”
“眼见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是朕无能,护不住百姓。”
他说得声泪俱下,情感充沛,是个极好的演讲苗子,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忍不住跟着他的话共情感慨同情。
“陛下仁德,此战败必定是奸佞之过,又有周国的奇淫巧技,才让我们的军队猝不及防。”
“我们已经派人去查那些工具武器的模样,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制造出比周国更厉害的武器!”
皇帝心中冷笑一声,腹诽道:真等你们制作出来,梁国早就没了!
“爱卿所言有理,可咱们研制出武器也需要时间,若是我们还没做出,周国却已经有了更厉害的,岂不是我们永远在追赶他们,却永远也够不上?”
群臣鸦雀无声,皇帝又才捏着金丝龙纹手帕假模假样地在自己脸上擦眼泪。
“朕知道,众卿皆是为了朕,为了梁国,可朕要为你们,为百姓负责。”
“百姓苦得够多了,血也流得太多了。”
“朕欲冒着大不韪的名声,向周国求和。”
*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郁止耳中。
听着探子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情景,郁止不由轻轻一笑,眸中闪过一丝嘲讽,稍纵即逝。
别人都认为是梁帝性情仁善,爱民如子,郁止却觉得不尽然,若是真的那样,这梁帝又怎么可能在一众兄弟的乱斗中,一路走到了最后。
抛开一切来看,其中获利最多的便是梁帝,名声有了,帝位稳了,虽然城池或许收不回来,可梁国不需要继续打仗,消耗国力,等休养生息后,再卷土重来,一定会一雪前耻。
因而他才想要用自己帝王的颜面向周国一个将军求和。
然而议和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郁止不答应时,梁国也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强撑。
为了补给军需,百姓赋税加重,大部分青壮年都被抓去充军,一时间梁国境内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
而这时,郁止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会安排人驻守治理,不收赋税。
一时间,竟是有不少人家愿意包袱款款去郁止占领的城池中生活,没有赋税着一项,便足够让他们心动且行动。
“将军,这几座城里没有赋税,那日后我们该如何补给军需?”副将担忧地问。
他打心底里佩服郁止,无论是用兵如神,还是对于内务的娴熟,都让他不得不佩服,可有时候就是太想当然了,难道将军还以为会有人给他送钱吗?
然而没多久,还真有人给他们送钱送粮,副将目瞪口呆地看着络绎不绝的装着粮草的马车,转头又两眼放光地看着郁止。
郁止淡定道:“看,来了。”
从京城运粮草恐怕来不及,可要是从附近搜罗,还是多少能找到一点。
而这些粮草的出现,也彻底表明了郁止的态度。
他不同意议和。
一方不同意,另一边当然也不能唱独角戏,只能硬着头皮上。
郁止每打下一座城,都会吩咐士兵不得扰民,不得屠城,不得伤害百姓,否则一律按违反军规处置。
军中向来纪律严明,而被他们打下来的城池中的梁国人,在见到这些周军没有伤害他们,没有烧杀抢掠,甚至还维护治安,安抚百姓,时间一长,大家便都不怕了。
想着最近皇帝又要征兵加赋,大家宁愿留在被周国人占领的城池中,好歹安稳。
一时间,许多没被占领的梁国城池中的人甚至开始期盼郁止快些来,看着其他人已经过上了安稳日子,他们心中也各种羡慕嫉妒。
不止百姓,还有军人,所有军人看着郁止给了那些梁国人安稳的日子,他们心里也向往。
他们已经知道,只要输了,他们就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