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决定先在村子里找间闲房子住下,她先把这个打算跟王五婶说了,王五婶立即给她张罗。
说真的,这乡下地方租房子还真不太好租。一般人家盖的房子只够自己家住的。而且家家都有房子,谁还去租别人家的呀。毕竟这是乡下,又不是城里,还有做生意的要租房子什么的。
不过,王五婶还是帮着他们找到了一家合适的。这户人家也姓王,是王五叔的堂弟王七家。这王七说起来也是让人欷歔感慨的,王七原先会盖房子,还会木匠活,前些年他们家的日子过得十分地好,王七还在村子南头盖了一栋十分气派的砖瓦房,然后娶了后村有名的村花刘氏,刘氏过门后接连生了三个胖儿子,王七的爹娘老实能干,媳妇漂亮贤惠,儿子活泼可爱,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四年前,王七在县里给人盖房子时,一脚踏空,掉了下来,虽然命保住了,但腿摔断了。只能趟在床上让人伺候。那盖房的主家赔了一笔钱也不管了。
虽然王家兄弟多,大家多少会伸出点援手,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毕竟,谁家日子都不好过。从那以后,王七家的日子一天天难过起来。而刘氏原先在娘家是爹娘哥哥宠着,出嫁后,丈夫公婆捧着,没吃过什么苦,这一下,简直是天塌下来了。
刘氏苦熬了一年多,不料后来,公公又病了。本来王七重伤后,由于公公的身子还算硬朗,地里的农活有人干,家里还能勉力支撑。现在公公一倒,婆婆的身子又不好,刘氏看着病重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再看着年迈多病的公公婆婆,感到日子再也没有了指望。后来有一天,她梳洗打扮完毕,说是要去赶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家。后来,有人说,她跟着一个货郎私奔了。也有人说,她偷偷择人另嫁了,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如今,王七一家就这么苦苦煎熬着。听说,王七还曾经试图上吊,却被老娘发现了,抱着他又哭又骂的,王七发誓再也不会寻短见。王七家什么都没有了,但还剩一栋先前盖的大房子。所以赵氏一说要找房子,王五婶就想起这位可怜的堂弟。
而且她考虑得还挺周到,赵氏母女几个住王家挺方便,因为王家的几个儿子都还小,王七和王老头如今瘫痪在床,行动不便,影响不了他们,别人也不会传什么流言。
李盼儿听到这个消息,还特意去王七家串了串门,她见王七的娘田氏虽然形容枯瘦,但脸上并没有太多怨气,说话也挺和气,再一打听,就得知这一家人都挺善良的,很少与人红过脸,众人都说为啥好人没好报。
王七家的房子也十分不错,田氏还说如果他们愿意住,就让人在中间把院子隔开,一家一门,这样更方便。
这下,李盼儿就更满意了。至于租金,他们都没有经验。由王五婶做中间人,说每月给五十文就行。李盼儿没想到这房子这么便宜,一栋院子才五十文。
就是这样,田氏还有些不好意思,说要不是家里困难,她就不收钱了。毕竟乡里乡亲的。
李盼儿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娘亲,赵氏也十分满意,现在找到了住处,她就打算跟孩子们搬过去。
当李二顺听说赵氏要搬出去住时,又是惊讶又是气愤,他摁着赵氏又要打:“他娘的,我看你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你还敢搬出去住,你要是敢迈出李家一步,我就休了你信不信?”
赵氏也难得硬气一回:“有本事你休啊,你不休就不是男人。”
李盼儿在旁边道:“娘,你又没有犯错,凭什么让他休了你,咱们跟他合离。”
当叶氏听到赵氏要跟二儿子和离也是一脸难以置信:“我没让我儿子休了你,是给你脸面,你是给脸不要脸呀,你离开李家,我看你怎么过活?就凭你那连生五胎都是闺女的名声,你还指望有人要你。我儿子可就不一样了,他离了你还能娶个黄花大闺女,说不定一进门就能生儿子。”
赵氏硬气道:“不要就不要,我跟几个孩子怎么样都能过活。”
李盼儿在旁边冷笑道:“你应该说,要是你儿子跟我娘合离,有哪个不长眼的女人敢嫁到你们李家,现在是你们不敢合离吧。”
叶氏冷声哼道:“行行,你们说合离就合离,你们以后可别后悔就行。”
李盼儿笑道:“咱们骑驴看帐本,走着瞧呗。”
当下,赵氏去找里正和几位族老当见证人,他们这些人自然是想先调解,无奈双方态度都很坚决。叶氏和李二顺想的是合离后,他们还能再找个能生儿子的媳妇。赵氏想的是,就算日子再苦也比在李家熬着强。里正和族老调解无效,只能同意。
至于财产,赵氏只带走了她陪嫁的几床被子和随身穿的衣服,四个孩子她都带走。这也是李家巴不得的,反正都是赔钱货,有啥可稀罕的。
赵氏带着四个孩子搬进了王七隔壁的院子,——这院子中间拉了一道泥墙。
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谁也没有想到,赵氏会这么果断,换了别的女人,可能就这么熬下来了。毕竟带着四个孩子呢,还有一个才两个月大。
村里人同情可怜这母女五人,虽然他们也穷,但各家都多少尽些力,有送旧衣裳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