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那年1981> 35 一切为了骗个好媳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 一切为了骗个好媳妇(1 / 2)

肥田村长不说话,苏致祥却又笑道:

“看我一激动,唐突了,还没征求当事人意见就点将了。

小梁,你愿不愿意去木器厂当工人?”

当工人?

梁进仓还真没想过。

捡到别人七十年记忆,让自己能力提升了,眼界开阔了,格局大了。

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已不再仅仅是扛起家庭重担,帮助父母养大弟弟妹妹那么简单。

更没了“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求得温饱就很知足的小农思想。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于自己远超现时代的见识和能力来说,不出意外的话自己会成为“达人”。

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当你能力够大的时候,就不该仅仅是负起对父母、弟妹的责任,还要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当然,负起社会责任那是自己真能成为“达人”的后话。

当前的自己还是先要把家庭责任真正地负起来。

最迫切需要负起的就是,必须让二仓和英子再去上学。

俩人上完小学就下来干活了,虽然好多同龄的孩子都是这样,小学文化也能让他们完成日常生活的写写算算,糊弄完平平淡淡的人生。

可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有责任让弟弟妹妹不要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还有老三和小四儿,要教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懂得人要努力上进的道理,告诉他们社会在发展,以后没文化就会寸步难行。

而不是整天上树掏鸟、小河摸鱼地光知道玩儿。

让老二和英子重新上学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那就是钱。

就拿老二来说,一旦重新上学,就会让家里少了一个挣钱的劳力的同时,多了一个需要花钱的学生。

英子也是如此。

目前自己家的财力,真的负担不起。

或者说一家人省吃俭用也能达到俩人再上学的目标,但那样一来,就别想攒钱盖新房,以及给他这个老大娶媳妇了。

要是自己进厂当工人,家里的收入会变得更少。

因为社办企业的工人也就是名儿好听,让人一听是个当工人的,其实工资还不如干建筑的高。

之所以农村人把招工名额看得那么重,还不就是希望给孩子找一份体面又不用下苦力的工作。

而且工人的名头,也能让儿子娶个好媳妇,闺女嫁个好人家。

想到当工人就能骗个好媳妇,梁进仓突然眼前一亮。

只要自己去当工人,不是同样能骗骗母亲,达到让二仓和英子重新上学的目的吗?

这两年来,母亲就把她的工作重点放在给自己张罗媳妇上。

甚至大胆冒进,在没建新房的情况下,就敢欠下三百元的巨额债务,只为给老大娶一个“十里八村一枝花”。

母亲的理论是,老大这头一炮打好了,后边几个仓的媳妇能差得了吗!

一句话,只要能让自己这个老大娶个好媳妇,母亲是不计成本,什么条件都敢答应的。

想到这里,梁进仓有了计较。

做出一副拿不定主意的样子,回答苏致祥说:

“感谢领导的关心。

我倒是想当工人,就是不知道家里人什么意见,这我得回去商量商量。”

苏致祥高兴地说:“应该的应该的,这是大事,就是应该跟家里人商量,那我就等你消息了。”

又转头对肥田村长说:

“宋村长,这事就交代给你了,你们村俩招工名额,留一个给小梁。”

肥田村长没说话,只机械地点点头。

心里很苦。

本来,当时宋其果及其母王连猪要挟肥田村长,只要求肥田要一个招工名额给黄秋艳就行了。

宋其果除了不想干活之外,他的目标可不是社办企业,他希望哪个大伯给他安排一个坐办公室的领导职务。

但肥田村长一下子要来俩名额。

就是给儿子和儿媳一人一个,让他俩分到一个厂,然后造成俩人是在厂里认识的,自由恋爱的假象。

没想到小儿子事发,逼着只能出外躲风头。

儿媳肯定不敢要了,要是还敢结婚的话,就成了一对狗男女,会被老少爷们戳烂脊梁骨。

事后本想把黄秋艳那个名额收回吧,名额没收回来,收获了俩选择!

好郁闷!

现在,公社苏副主任又发话了,把另一个名额给小梁。

更郁闷了。

更更郁闷的是,公社干部们认为,砖厂给村集体带来如此大的损失,必须要对责任人严肃追责。

责任人是谁?

也就他们姐夫郎舅这俩人了。

尤其是现在一致的矛头都对准了王连举。

还是两头堵的矛头。

假设王连举懂得更好更先进的技术,却故意用落后技术烧窑,从而有意造成砖厂亏损,那他就是蓄意搞破坏的坏分子。

虽然这几年地富反坏右这些五类分子大多摘了帽,也不大提这些事儿了,但不代表就可以纵容坏分子对集体经济的蓄意破坏。

必须要严惩。

假设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