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那年1981> 284 有人找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84 有人找事(1 / 2)

其实梁秉海这个村长当得,跟肥田那时候完全不是一回事。

肥田当村长的时候,那是根正苗红,不管是公社里还是县里,对他都高看一眼。

他也确实能给村里要来好处。

在村里也就能说一不二。

可是梁秉海就不行了。

现在大包干了,村民都是个人单干,基本上没村委什么事儿。

再说梁秉海这个村长虽然由代理转正,但是在镇领导的眼里也没什么特色,就是认识他,知道他是梁家河的村长而已。

既不能给村里要来什么福利,这年头也没什么好福利可要。

在村里没什么坏名声,但也绝对没有说一不二的威严。

再加上姓宋的对他这个村长一百二十个不服。

所以秉海村长在村民面前,说话几乎没什么分量。

尤其像大算盘子这样,既有钱,又滴水不漏为人精明,对于秉海这个当村长的,几乎是嗤之以鼻。

所以秉海村长来给他的本家梁秉礼求情,大算盘子毫不客气地装傻充愣。

梁秉海碰一鼻子灰,灰溜溜回去跟秉礼说了一声,就又灰溜溜回家了。

心里虽然很憋屈,很生大算盘子的气,但也毫无办法。

现在大算盘子见大仓要告他,知道害怕了,知道秉海村长的重要性了。

晚了!

梁秉海推说肚子不舒服,要赶紧回家吃药,坚决拒绝了大算盘子请吃酒的邀请,回家去了。

大算盘子更加担惊受怕起来。

而且在家里是越想越怕。

第一,一直以为大仓没钱,现在来看,大仓很有钱。

大算盘子是村里的有钱人,他知道钱能通神的道理,所以对有钱人具有天然的畏惧感。

第二,大仓只不过上到小学,就能通过自学考上大学,而且是全县第一的成绩。

这说明大仓很聪明,很有文化,懂得的道理一定不少。

他既然在街上公开宣称要去告状,告放高利贷的,就不会是单纯的吓唬人。

大算盘子越想,这事越是成了真的。

甚至他想到,也许不用到明天,今天晚上会不会就要有人来抓他?

其实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敏感。

大算盘子很精明,做事滴水不漏,同时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

之所以做事滴水不漏,说白了还是因为他始终怀着一颗畏惧心。

再加上对于梁秉礼这事,他自己也感觉亏心。

都是一个村的,把人逼到那个份上,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现在大仓要告他,难道是报应来了?

大算盘子本想亲自去大仓家,低头认错,求得谅解。

但是左思右想,自己一张老脸豁不出去。

还有一点,要是认错的话,梁秉礼的利息肯定要退。

还有梁秉礼饿死的三千鸡苗,也得让他赔。

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大算盘子是精明人,同时也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人。

既然梁秉礼的利息已经收上来了,就绝对没有吐出去的道理。

思来想去,他终于有主意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

于是当夜收拾收拾,跟家里人交待一下。

他闯关东去了。

这对于大仓来说,可是始料未及的。

他没想到自己跟田玉发吵了两句,就打草惊蛇,让大算盘子跑了。

其实大算盘子跑了,也算对他的惩罚了。

一个人背井离乡,哪是那么容易的!

其实,对于大算盘子来说,如果仅仅是放高利贷,这个大仓还真不好对付他。

因为自从64年打击过高利贷以后,这些年来高利贷不但在农村,就是在城市,也基本消失。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活动渐渐活跃的同时,缺少资金的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

这时候民间借贷就不可避免地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比方说吴光荣要承包木器厂,亲戚朋友都借遍了。

比方梁秀香承包农修厂,还是大侄子借给她几万块钱的启动资金。

还有梁秉礼养鸡,到处借钱,甚至借大算盘子的高利贷。

也就是说,当生产经营变成个人的事,不管干什么,都需要资金。

而此前大锅饭吃惯了,又有几个人手里攒下很多的钱呢!

所以干事业只能靠借贷。

在这年头金融体系不完备情况下,民间借贷给经济补充了不少血液。

上面对于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基本属于默认态度

也一直没有在利率上划定高利贷红线。

84年,在一份《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69条规定:

“有息借贷,其利率可适当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

这就相当于从法律上承认了高利贷的合法性。

至于高利贷的贷款利率最高能到多少,文件里没有说明。

潜台词大概就是说,只要借方自愿,能承受得起,多高的利息都是可以的。

就这样,首先因为社会有大量的资金需求,早就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