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青岚[快穿]> 诱仙记1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诱仙记114(2 / 3)

师怎么说?”

“他说让我家二弟带人北上,先取了太原。”

这倒是个好法子,太原一直就是兵家重地,不管哪个朝廷上台,都不可能短了那里的粮草。再一个,太原有军屯,即使后方补给按时运不过去,它本他的屯田的产出也能支撑一两年。

如果为了稳定大后方,取兵太原确实是一步好棋。

但是,现在不是取太原的最好时机,李保的势力尚且单薄,压不住太原。

太原的守将是朝廷死忠,那是宁愿战死在城门都不愿大开城门的硬骨头,凭李保跟前这几人,不用人肉作垫,他还拿不下太原。即使拿下了,也是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青岚说:“取太原不如取洛阳,洛阳如今已经落入黎家手中,那里地候比关中那优沃,后方补给更充足。如果让黎家再经营两年,到时取之更难。趁他现在势力不稳,尽早拿下洛阳。黎家军也是散兵,收拢也容易,收拢了黎家军,剩下的几个小势力就不足为道了,如此,大半天下便到了你手中。噢对了,走时把你家老大也带上。”

李保抱着脑袋不想说话,他知道自己又进了青岚的套,而且越钻越深,可能再也爬不出来了。

但是……算球,就这么干了。

得了计的李保就带着大儿子嘚啵嘚啵回去了,一回去,就请军师及一众将领过来相商关于夺取洛阳的各项事宜。

韩军师一见李保那架式就不由的“嘶”了一声,那位也不知道是汗真神还是假使,不出招则矣,一出招就是个大招,他都快招架不住了。

果然,李保说完青岚给他的建议,韩军师就坐着开始推算:洛阳一取,开封就算落入了手中。如此一来,保定、上京告急,朝廷定然坐不住,还得派太原守军上京勤王。太原守军一入京,太原便成空守之势,到那时再转取太原便不费吹灰之力。

结论是,神使的谋略眼界确实比他的更高,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上门拜见一番。

李保问:“军师,神使这法子可使得?”

韩军师点头,太可使得了,。

李保终于松了口气,如此就好。

……

这一年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关中所有人都记得,年初下了两场小雨,种子种到土里,禾苗长到一尺来高时,关中突然大旱,正是青黄不接时,不少人家卖儿卖女以渡灾情。但是,雨迟迟不下,先是小河干涸,再是水井干枯,然后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当了流民。运气好的,入了明济公李保的汉中城,运气不好的,要么饿死在路上,要么去了别的地方,大约是被阻到城外,生生饿死。

明济公大仁义,明知城里粮食不是,仍然下令收灾民入城,放粮济灾。

许是好人有好报,又许是上天感于明济公的厚德仁义,朝廷派来平叛的军队却在阵前反戈,杀了率军之将以响应明济公,后尽数投于明济公麾下。

明济公即得了十万众,便麾师向东,于小年夜当夜,攻下洛阳,收黎家残部三万众,不伤民众一分一毫。

明济公的仁厚之名传的很远,所以他攻下洛阳后,洛阳的民众不仅没有抵抗,还趁乱开了城门迎明济公入城。

明济公果不负众望,他进洛阳后,不加税不征粮,民众的日子以前怎么过,今后还怎么过。只接收了黎家粮仓充了李家军的粮草嚼用,这些粮草,足够李家军支撑到明年的新粮入库。

当然这其中的惊心动魄和青岚的关系不大,就算那故事里,既没有神龟也没有她,她也不在乎。

她很忙,没空理那些有的没的闲话。

庙里来了一个小书呆,除了会读书写诗做文章,那真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洗衣煮饭之类的事,啥都不会干。这也就罢了,他还特别龟毛,讲课时尤其如此。《论语》的释义,古今大不同,因此而延伸出的观念就不同。

这个姓谢的小书呆对于释义之事尤其讲究,就按当下最标准的释义来讲,一个词都不会出格。

青岚讲的那就广义多了,天马行空,什么事都能举例说明个一二三,这在谢夫子的眼中就是在轻亵圣言,误人子弟。

两人争吵归争吵,好在谢夫子从没有对她人身攻击,更没有拿她女子的身份说事,所以,青岚才能容忍这个书呆子在她眼前蹦哒。

如果这个书呆子敢跟她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或“牝鸡司晨”之类的话,她早就把他扔出去了。

李家四个入学的小兄弟从第一次见到两人争吵时害怕震惊到如今淡定自如见怪不怪,一个夫子一个师父,两人一天照三遍的吵,谁都吵不赢谁,谁都不服谁,吵到现在,两人的看法和观念依旧没拢到一条道上。

归根结底,还是对于《论语》本质的理解不同。

谢夫子坚定的认为《论语》是为君王服务的,而青岚则认为,《论语》最先的初衷是为君王服务的没错,但是,它更深层的意义其实是在教君王为百姓服务的,它讲仁德嘛。

然后就又延伸出了一个问题:君为重还是君为轻?

这要让青岚来说,肯定是君为轻嘛,李二那句千古名言,大概所有中学生都会背,而且她自小生活的地方,Z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从小到大,每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