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传开,在楼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国子监什么地方,谭盛礼有请帖不足为奇,能随意添名字就震撼了,几十年来从未听闻此事,众人觉得匪夷所思,质疑其请帖是否为真,却又忍不住找谭盛礼添上自己名字,真假也要试过才知。
请帖放在桌上,和方举人的山竹画请帖不同,谭盛礼的请帖镶了圈金色,最上边写着龙飞凤舞的几个字:国子监。
即使以前没见过,也知道给谭盛礼请帖的人地位崇高,非京中勋贵无疑了。
“谭老爷,请帖是送给你和几位公子的,添上我们名字是否不妥?”
机会来之不易,他们不想谭盛礼为此惹得贵人不快,谭盛礼记着他们已算荣幸,哪能给他添麻烦呢。
问这话的是个三十岁出头的男子,章州人,身体似乎不太好,直咳嗽。
因他的话,屋里骤然安静下来,阳光透过西窗,照亮了半张桌子,谭盛礼坐在暗处,目光清亮,和蔼可亲,他扫了眼在场的人,掷地有声地说,“不会,放心罢。”
在场的人纵使没作声,却能听到松口气的声音,想到自己脑海里刚刚闪过的念头,面色赧然,他们只顾自己能否进国子监考试,未曾考虑过谭盛礼的处境,羞愧地拱手,“多谢谭老爷给此机会。”
“举手之劳而已。”
楼里的人几乎都在请帖落了名字,少数几人没信心,害怕丢脸,畏畏缩缩不敢参加,但凡是总有例外,陆甘通就是少数人里有信心不怕丢脸非常想参加考试又拉不下脸找谭盛礼的人,整日哼哼唧唧的,像谁欠了他的钱没还,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其余人不知两人恩怨,以为陆家后院起火败坏了陆甘通心情,孙婉娘怀孕后,和孙氏关系斗转直下,心情郁闷差点流产,陆甘通迁怒孙氏,有心打发其回绵州,孙氏抱着其大腿哭哭啼啼半个时辰才求得留京的机会,令人唏嘘。
虽说女眷住后院,但离得近,谁家有点风吹草动就会闹得人尽皆知。
真说低调神秘的话还得属谭家女眷,她们日日忙自己的事,从不和其他女眷过多往来,人去她们礼貌地欢迎,人不去她们做自己的事儿,群而不党,静而不嫌,姑嫂相处和睦,亲如姐妹,甚是融洽,看过谭家女眷,再看陆家后宅姐妹鱼死网破的局面,读书人愈发能体会何谓家和万事兴。
有人劝陆甘通,“前程要紧,如何能拘束于后宅而错过入国子监考试的机会...”
了解双方恩怨的绵州读书人也劝,“谭老爷宅心仁厚,必不会耿耿于怀,你和他好好说说罢。”
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为了逞一时之气错过大好的机会不值得,陆甘通过于执拗了。
“谭老爷此时就在屋里,你上楼找他罢。”
陆甘通昂着头,倨傲骄矜高不可攀的模样,正欲转身朝楼上走,但听人叹息道,“罢了,你若不愿我强求你作甚。”
陆甘通:“......”
好不容易找到台阶的陆甘通没抬脚下呢,人家就把台阶收了,陆甘通脸色铁青,哼哼了好几声,谁晓得周围人都不再吭声,连在他面前提也不提此事了。
陆甘通:“......”
眼看离国子监的考试越来越近,楼里的读书人躁动起来,早晚拿着书在屋里来回踱步,陆甘通被同房的李举人晃得头昏脑胀,“你不能坐着看书吗?”
不就是个国子监考试,用得着慌张成这样吗?
陆甘通瞄了眼李举人看的书,心里默默背诵遍,想到什么,气得跺脚。
李举人:“两位姨娘又出事了?”
陆甘通:“......”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忿忿地起身走出房门,啪的声把门关得震天响,哪晓得冤家路窄,在楼梯口碰到了准备出去的谭盛礼,陆甘通气结,轻嗤了声,转身又气冲冲回了房间。
谭盛礼莫名,望着陆甘通怒气滔天的背影,慢慢下了楼,他去学堂找薛夫子的,随着各地考生来京,学堂又收了几个学生,薛夫子要比以前忙碌,也不敢带着他们走太远,最小的学生五岁,事事要人照顾的年纪,出行极为不便,见着谭盛礼,他邀请谭盛礼过几日出城赏花,深秋的花别有番孤寂苍凉,这份景象,同龄人感触更深,学生们不会懂。
国子监的四季考试就在几日后,谭盛礼低声询问,“薛夫子笃定谭某不会去国子监?”
薛夫子拿过文章翻了几张,点评恰到好处,他笑了,“能把乞儿教得如此好的人又怎会为名利所累。”他问过乞儿跟着谭盛礼学了什么,乞儿想了许久答不上来,最后念了句诗,‘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乞儿说他这是他正在学的。
谭盛礼的胸襟,非常人所能达也。
故而,对国子监考试从不感兴趣的他托人要了张请帖,任由谭盛礼自己写的请帖,乞儿说谭盛礼邀请了很多人,连对其不屑一顾的人谭盛礼都邀请了。
这样豁达的人,岂会在意名次。
他问谭盛礼,“那位陆举人性情高傲,你贸然添上他名字他也不见得会感激你。”
“我尽到情分即可,去与不去还得他自己拿主意。”
薛夫子稍稍想想,“还是你品德更高尚。”宽柔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