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超级战神>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1 / 2)

归绥.小黑河畔!

马铮独子行走在冰封的河面上,而在他周围则是大批的士兵在警戒着,以防遭到日军特务的狙击。

感受着空气中如同刀刃一样的寒风,马铮的心里却不断地回想着日军的此次报复。

说实话,日军如此疯狂的偷袭马铮还真没有想到。

毕竟在马铮看来,小鬼子眼下即便是有行动,也不应该将目标对准他们这支部队。

别忘了现在对日军威胁最大的还是中央军,其次比较难缠的则是八路军,至于他们这支部队实际上应该算得上是不上不下的那种。

更何况,马铮也相信,日军高层也应该知道,就凭他们偷袭几个村庄,也不可能对五省战区造成伤筋动骨的上伤害,何必呢!

正因为如此,所以马铮之前并未防备着一点。

但是却不曾想,竟然被小鬼子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显然,这和华北的小鬼子换了最高指挥官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冈村宁次的到任,马铮心里还是比较在意,甚至于有所警惕的。

不仅仅是因为冈村宁次指挥能力很强,战绩彪炳,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战略眼光不一般,是整个日军高级指挥官中有名的明白人。

世人皆知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头目,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侵华中坚持“三反”:即反对扩大、反对扶植汪精卫、反对大东亚战争。

这反对扩大,是冈村宁次从一开始就不支持日军扩大侵华规模,即反对日军对中国发起全面战争,反对挑起卢沟桥事变。

这一点从冈村宁次的回忆录里就能看出一二,战后人们在披露的冈村宁次的日记中看到,他直言不讳的称“那次卢沟桥事变,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而他解释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大本营的行动缺乏全局性的认识,对当今中国要求统一的觉悟判断错误;第二是轻视对作战成果的消化,政务不统一,煞费苦心于建设新政权(指汪伪政权);第三则是认为日本内阁“过于频繁地进行人事更迭,海陆军意见不统一,造成日本没有稳定的战略,朝令夕改,最终致使扩大”。

甚至于冈村坚持认为,日本在与中国签订《塘沽协定》后,就是“撒手”退兵的最好时机,1937年的“扩大”,从一开始就是个错。

他的这些话在眼下确实没有太大的市场,说出去也不会有人觉得好,尤其是放在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军界,他的这些理论恐怕很容易被人当成谬论的。

但是从后世军事学家的分析来看,不得不说冈村宁次的眼光确实毒辣。

我们来看看当年的背景,1933年4月下旬,作为关东军副参谋长的冈村宁次,制定了进犯热河的罪恶计划,对长城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一带进行进攻,以逼迫华北内战,以战迫和。

随后,冈村密见中方人员,商定停战事宜。

经过大半个月的谈判,中日双方在天津塘沽港口的中国兵营内,签署了《塘沽协定》,约定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中方认可日本对东三省及热河的侵占。

这个《塘沽协定》,是冈村亲自拟定的。签字时要求中方一个字不改,1个小时内作出结果答复,非常傲慢。

这段历史,冈村每每提及,不无自豪。

其实,当时他领兵越过长城线作战时,是受到日本国内质疑的。

当时的日本,军部未完全控制政府,内阁与军部意见不一,包括天皇都对关东军越过长城入侵华北表示“震惊”。

根据冈村的说法,很多日本人对入侵热河不认为是侵略,认为热河是满洲的领土,但对打到长城以南持反对意见,那是侵略中国。

对关东军来说,为确保伪满的安全,他们一直想在热河搞出一个“缓冲区”。所以冈村悍然进攻古北口,“以战迫和”,逼迫中国人签署了《塘沽协定》。

事后,他还专门回东京见天皇,拿着地图亲自向他解释,保证之后不会再越过长城。

签订《塘沽协定》后,冈村达到了目的,心中甚慰,说这是日本最好的结果了,也是多年来日本在中国取得的最大的范围。

但在1936年,日本少壮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军部高层反扑,最后全军整肃,重新实施“武官现役制”,军部以此牢牢掌控了政府。日本由此变成法/西/斯独/裁政府,并在1937年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时,冈村是陆军第2师团师团长,正领兵在东北与抗联作战。获悉事变,他建议“尽早结束”、“迅速解决”事变,“深陷下去,必为苏联所喜”。

所以,多年来,虽然他作为侵华头目一直领兵侵略,但对卢沟桥事变,一直持否定态度。

冈村一直以来都认为他和石原莞尔一样,都坚持不扩大。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放弃不扩大方针,是个致命的失策。

实际上,他们的不扩大,是在既定侵略的基础上的不扩大,意在图谋更深远、更险恶的侵略。

正如石原所说,对满洲,应该像苏联一样发展几个5年计划后,使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都强大了,才可能与中国对抗,进行进一步的侵略。

冈村和石原对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