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34章 铁路公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4章 铁路公债(2 / 3)

且一年百分之三的利息,对于并没有投资渠道的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了。

但是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一年百分之三的收益并不诱人,还要承担五年的时间风险,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可怜的庞新跃,才在户部过上了喝茶的日子,就被上司一脚踢到了上海,专门负责成立这个什么铁路公债交易中心。

庞新跃看着自己手下这么几个临时抽调的吏员,也是欲哭无泪,这铁路公债交易中心到底要怎么建啊?

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庞新跃一边按照金融司对保险业的监管规程,搞出了一套交易中心的规程。

紧接着又开始跑马圈地,准备在黄浦江边上建造一座混凝土玻璃建筑,来作为债券交易中心的办公场所。

之所以要用混凝土玻璃来建造,并不是庞新跃故意追求潮流。

其实玻璃和混凝土的建筑物住起来并不是舒适。

因为保温和散热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冬冷夏热的情况。

所以苏泽这么抠门的性格,也只把水晶宫作为春季制宪会议的场地,秋天办一办博览会,如果夏天在水晶宫里开会,估计所有人都能热死。

庞新跃尝试使用新建筑,还是因为他这个部门的预算实在是太少了!

使用玻璃的天板,可以增加采光,有效的减少照明的消耗。

而且这种房屋建造起来速度快,需要的工人也不多,庞新跃只是需要一个看起来宽敞明亮的交易场所。

这并不是水晶宫那样精巧的建筑物,而只是四面和屋顶都换成了玻璃的露天市集。

庞新跃这边忙的脚不沾地,松江府。

松江徐家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转让出去了。

因为当年申时行在松江府推行累进土地税率,凡是占据过多土地的大户,需要缴纳更高税率档次的土地税。

徐家二公子徐琨当机立断,除了已经改造成工坊和用作仓储码头的土地保留在手上,其他田地都转让了出去。

徐二公子其实早就看不上种田那点收益了,而随着生意做大了,徐琨也开始变得成熟。

“徐家半华亭”的说法,是架在在徐家头顶上的一把利刃。

徐琨他爹可是前明的首辅,徐家在东南官府中不仅仅没有任何靠山,当年徐琨还是想过抢占苏泽创办的上海码头的。

抛售土地,也可以看做是徐琨响应东南官府号召,想要低调发财。

可事与愿违,“徐家半华亭”的说法,如今却依然在民间流传着。

只不过是从徐家占据华亭县过半的土地,变成了徐家占有华亭县过半的财富。

对于这点,徐琨也很崩溃啊。

自从几年前那次扩大产能,被苏泽用新技术的水力骡机吊打了徐家之后,徐琨痛定思痛,每次市场上出现新技术,他总是

徐家的工坊不是技术最先进的,但是在大规模工坊中是技术更新迭代最快的。

而蓬勃的布贸易,似乎根本看不到增长的极限!

徐琨这样的布商人才知道,整个世界对于布的需求是多么旺盛,而布这样的产品又是多么赚钱!

且不说还保持增长的东南市场,北方的明廷、朝鲜、倭国、南洋这些市场的增长速度都非常惊人。

如今福州和广州还涌入了大量的西洋商人,他们哄抢丝绸一样哄抢印染华丽的高端东南布。

市场就是一个无底洞,无论徐家生产出多少布,总能够被市场一口吞下。

徐琨拿着报纸走到家里的后宅,这里是徐家的禁区,普通仆役都是禁止入内的。

老管家打开门,徐琨拿着最新的报纸走进去,直奔着正厢房而去。

“爹!”

住在后宅的就是“徐家老祖”,在嘉靖西狩途中失踪的明廷前首辅徐阶。

这位曾经的徐阁老,此时和一名普通老人一样,穿着简单的布长衫,躺在一张摇椅上闭目养神。

自从离开嘉靖之后,徐阶就隐姓埋名返回了松江华亭老家。

回家之后,徐阶就闭门不出,隐居在这座后宅中。

被儿子吵醒,徐阶无奈的睁开眼睛。

徐阶刚回来的时候,徐琨也总是来后宅,那时候就像是得到新玩具的孩童,向父亲炫耀自己的新玩具,徐琨每天都要向徐阶讲述自己在松江做生意的事情。

渐渐地,徐琨也不怎么来了,毕竟话题也就这么多,徐家能在布行业崛起,其实靠的就是徐家的财大气粗和徐家在松江府的人脉。

最近徐琨来的又勤快了,因为他开始认识到商业和政治是无法分开的,自家产业这么庞大,早就不是普通商人了。

所以他经常拿着东南的局势来请教父亲。

“爹,这铁路公债的事情您看到报纸了吧?咱家是不要多买点支持一下大都督?”

徐阶欣慰的说道:“你终于开窍了,买,我们徐家当然要买,一定要支持大都督的事业。”

有了徐家带头,松江和苏州二府的大商人终于不再犹豫,纷纷反应过来认购铁路债券。

杭州府,东南排名

有了这些大商人带头,铁路公债的销售圆满完成,汤显祖终于拿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