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64章 三经新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4章 三经新注(2 / 3)

说道:“胡公已经重修了五代钱镠修建的海塘,加固了钱塘海口的塘坝,今年潮汛就没有发生海水倒灌的灾害。”

如今所谓东南新学思想,还是属于比较分散的零散理论,并没有形成体系的思想。

“徐阁老,这逆子在京师篡位登基,且为之奈何!?”

徐渭说道:“属下有一个好友,当年也都在胡部堂手下效力过。”

胡宗宪在浙江抗倭的时候就驻节在杭州,所以他

王世贞在太仓守孝,都有很多读书人也就住在太仓,等他守孝结束。

发泄完毕之后,嘉靖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翻盘的可能,他问道:“那朕要如何?”

徐渭点头说道:“明廷以科举取士,二百年依然有这么多忠于它的读书人,大都督也在东南开科,才能将读书人的心争夺过来。”

接着苏泽又宣布,以许国为九江巡抚,以王锡爵为杭州知府,即刻上任。

一路逃到了西安的嘉靖,进入西安城中,看着西安高大的城墙,总算是有了安全感。

他说道:“这一次胡公修的这快,还是因为用上了最新的材料。”

苏泽当年在《天工开物》上提出的“煅烧水泥法”,在解决了炼铁炉温之后,很快就煅烧出来了。

朱樉一到任封国之后就大兴土木,将秦王府修建的非常豪华,将封国内搞得民怨沸腾。

徐渭说道:“大都督,其实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都是教育兴盛之地,何不自己培养人才呢?”

后面的秦王虽然不如朱樉这么残暴,但是也非常贪婪,关中本来就不富庶,但是秦王府依然积累了大量的财宝。

徐渭惊讶的看着苏泽,世人都说大都督目光如炬,是识人用人的天才。

听到了这个消息,嘉靖只觉得天崩地裂,他连忙招来他的首辅徐阶议事。

苏泽也叹了一口气,凡是涉及到政治上的变革,往往都是非常复杂又缓慢的。

这倒不是说苏泽保守,而是凡是涉及到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都只能这样慢慢的改动。

“什么材料?”

众人纷纷一笑,果然苏泽是来求人才来了。

苏泽说道:“沈明臣可以,我听说他有一个侄子沈一贯,也颇有文名,就让沈一贯陪着他叔父去京师吧。”

胡宗宪果然有东西啊!

不过更让苏泽激动的是,钢筋混凝土这项工业时代基建的基石,竟然就这样发明出来了。

这一次迎接嘉靖,朱敬镕却挥斥巨资重新修葺王府,还强行要求官府征调徭役给他修宅子。

苏泽点头说道:“那就请文长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朱樉依然我行我素,经常虐待王府的下人,后来被忍无可忍的宫女下毒毒死了。

苏泽看向众人问道:

以《新三经》为基础,先吸收一部分进步的读书人进入东南的体系中,日后可以再增加其他的课程。

要怎么写,苏泽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秦王将自己的府邸让出来给嘉靖作为行宫,秦王府建造的非常豪华,占地面积也极大,这让一路上风餐露宿非常疲惫的嘉靖非常满意。

“诸位,手下有什么人才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苏泽准备抛开朱熹批注的《孟子》,写一本《孟子新义》。

但是沈明臣有一个侄子,那是晚明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万历年内阁首辅沈一贯。

苏泽虽然知道他的想法,但还是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让他在浙江治水。

杭州的水患主要就是钱塘江口的大潮,在如今这是一种万人围观甚至要电视直播的自然奇观,但是在古代这就是巨大的灾难。

只可惜王世贞三年守孝期还没有满,不可能出来做事的。

徐阶抬起头,看着这位秉持国政四十多年的皇帝问道:

“陛下,九边和京营都效忠太子。”

申时行等人纷纷露出笑容,他们就是科举卷王出来的,自然知道读书人有多卷。

作为沈明臣的好友,徐渭自然知道沈一贯的才能。

“广东那边就只有谭公一人撑着,江西那边的更还是沿用了明廷的旧官吏。”

徐渭看向苏泽说道:“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要请大都督亲自攥写。”

前几年关中大地震,关中百姓甚至一路乞食到京师,西安知府请求秦王赈灾,秦王朱敬镕却一毛不拔,不肯赈济灾民。

当年改稻为桑的时候又发暴雨,钱塘海水倒灌又淹没了不少良田。

徐渭的话也给了苏泽启发,先通过《新三经》来筛选思想进步的读书人,再通过国子监增设各类课程,定向培养官僚。

他不得不承认,在目前这个形势下,还是只能依靠手下这帮顶尖的人才,帮着他一起慢慢的探索,这几乎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的。

苏泽惊讶的都要站起来了,这不就是钢筋混凝土嘛?!

胡宗宪竟然想到了这个办法!

徐渭皱起眉头,《京师新报》是东南在京师舆论战线的最前线,这个位置和地方知府同样的重要,确实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去镇场子。

其实苏泽早就有著书立作的想法了,只不过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