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接引弟子多少会开一点后门,用界主法令将人送下去。
至于其他人,若是法修,那可能要多询问几句,问问跟脚,基本走个过程就放行了。
要是新修士,还是不认识的,那你想去哪界,就去寻哪界的界主。
听起来,是很不公平。
但很多无边之海内,一身杀伐之气的接引弟子也直白承认,这就是区别对待。
无边之海的修士一向直性子,看不惯新修士,那就是看不惯。
而诸位界主对此没有什么看法,觉得这都是后辈的事。
就算是闹起来,闹得再大,众界主是一条心,这晚辈还能反了不成?
最多就是和正邪之战一样的小打小闹,给他们划千万里疆域,或者单独给他们划几方大界,让他们各自布局,打一架、斗一法就好。
可一般情况下,要是真的发生,界主还是不希望老一辈的法修参与,因为太尬欺负人了。
最多最多,是新修士中的法修和真正的新修士参与就好。
毕竟如今的老一辈法修,也是今非昔比。
元婴者太多太多了,基本都是新修士的两倍有余。
而这些元婴法修,基本都是天地初开前的金丹修士,以及筑基圆满的修士。
哪怕是山下学堂内的练气小修士,如今也是金丹颇多。
同样的。
如今还在山下学堂内的留守修士,基本都为金丹。
并且老一辈的法修中还流传一句话,那就是‘山下九千道德丹、魂魄修得浑圆满。’
亦为,如今山下学堂内的九千学生,皆是有化神之望。
尤其不止如今尚在山下的学生,哪怕是早已云游万界、或是此刻在小仙界内怀念曾经五洲的学堂修士,但凡他们只要在学堂内用心学过的,那都是金丹有望,元婴可期。
也是经过这几十年。
很多法修,甚至天下的一些修士也都明白了。
山下学堂才是成道之所。
只要哪位修士进过学堂,那基本都可以提前被人唤一声,“元婴小真人”。
不过。
也在此刻。
在历山外五里的林中。
孙修士倒是不知道这些。
因为他修为太低了,又是筑基没多久,所以很多修行界内的大事,秘闻,他都是一知半解。
自然也不知晓,‘只要进过学堂,就必定元婴’的事情,以及为何这般的原因所在。
可哪怕是一知半解,他也知晓山下学堂为圣地!
更通过前几天方前辈的言语点醒,知晓了学堂之所在。
所以也在此刻。
他望着前方看似一片寻常山林,实则为学堂入口的遮掩阵时,便带着十分虔诚的心思,当距离学堂法阵还有九十九丈的时候,可谓是一步一停,一步一礼的向着学堂走去。
但他却不知道。
在他无法观察到的另一边。
遮掩阵内的山下学堂中。
方道士和五十余位元婴小成修士,正淡笑的望着法阵外正拘谨行来的孙修士。
并且在孙修士一步一礼的时候。
在方道士等人静静看着的时候。
远处路过的一些山下修士,当见到方师与另几位老师像是观察什么时,也是好奇的走了过来。
他这一来,也引得更多的修士来至。
同时,他们也看到了阵法外的孙修士。
略微一观,身为金丹的他们,也看透了孙修士的根底,知晓了孙修士只是一位筑基修士。
当看到这些,不少修士都略感无趣,便向着几位老师一礼后,就又随心闲逛,或是找哪位道友论道去了。
可要是换成几十年前,当一位筑基修士来到学堂,那还真是万众瞩目的高人、前辈!
因为那时候学堂内教术的几位老师,也只是筑基境界。
所以每当新的筑基修士来到,这肯定会让不少修士议论纷纷,甚至大规模的聚在一起讨论。
当然,这个论,也不是背后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比如说‘这位筑基修士是哪哪哪的人士’,或者说‘我见过这位修士,知道他名字叫什么’。
这样的话题,没人去谈。
相反,不少修士会根据这位前辈的行走样子,还有气质风度,继而以这位前辈身上‘浅浅的灵韵’为话题,探讨什么是‘修行。’
灵韵,就是法修踏入筑基时的感悟,继而所形成了一种气质。
其中有和蔼、沉默、冷酷、高傲。
这种虚幻的感觉,都可以实质的浮现于表。
再加上修士很少隐藏自己的想法,于是在修士行走之间,基本就是把表情写在脸上了。
这种灵韵气质,只要修士本身不变换道统的前提下,基本上也会伴随修士一辈子。
但不是说,冷酷的修士就真的冷酷,对所有事情都淡观漠视。
也不是说和蔼的修士,就真的和蔼,当碰到邪妖害人时,全都束手束脚的以劝为主。
相反,和善的修士当碰到恶事时,也有雷霆之怒。
冷漠的修士,当看到没有神官所在的地界内,那些百姓受大旱之苦时,亦会千里迢迢的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