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 141. 史诗级灾难片的时代(精修版) 大一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1. 史诗级灾难片的时代(精修版) 大一统……(2 / 3)

记起来仙幕说的五胡的残暴,记起来那些两脚羊。

秦始皇界面的人在秦始皇的提示下也记起来仙幕曾经在哪里提过这段历史,正是在讲百越开发时提到百越第一个开发正是因为北方东汉灭亡,经历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匈奴、鲜卑、氐、羌、羯五胡乱华的中原百姓在北方过不下去了才纷纷南迁,南迁时给南方带去了无数的先进技术。

他们还记得仙幕曾用过的词语,三百五十多年时间里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无人区遍地,百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比春秋战国更加黑暗。

“朕当时还感慨这群人是真的废物,才近四百年还没人能够统一,原来这段历史就是发生在汉末。”

其他人也在感慨:“那群南下的百姓也很难,那时的百越之地真的是瘴气之地,他们光开发就得开发一百年,中间也不知又得因为开发百越死多少人。”

这可真的是北方过不下去,南方也无处可过。

后世的人看到仙幕对这段历史的介绍也是感悟颇多。

朱元璋感叹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天下像是盛世越长,大乱之时越久一样。”

朱标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个时代就是史无前例的野性黑暗宣泄,比曹操短歌行里说的千里无鸡鸣更惨不忍睹。”政权纷立,连年充满血腥的掠夺性战争,中原百姓十不存一,华夏失守,外族入侵,进一步白骨蔽平原。

人口锐减,现有建制崩溃,入侵之惨烈,就像是一把历史的悬刀,使得中原汉民几近灭族,陆沉于史。

朱标隐隐能够猜到仙幕为何对唐太宗那么推崇。

理论上来讲,隋朝结束了三百五十年的纷争,那为何被夸的是唐太宗,而不是隋朝呢?

因为即使后面隋朝建立也无济于事,三十七年的统一,百姓没过过几年好日子,就迎来了隋二世的□□,隋朝很快就再次灭亡。

从东汉末年到隋末近400年的割据动乱,实在恐怖,要是没有李世民这个天之骄子,李唐能不能那么快实现大一统?或者根本就无法获得大一统,会不会在当时门阀世家操控下再次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再来一个三国乱上百年?

那个时代真的很恐怖。

【华夏之光在汉朝肆意的绽放,成为了强汉,但是绚烂之后迎来了痛苦的沉寂,魏晋南北朝这个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时代是我国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的大动荡、大分裂、大变革、大融合时代,是华夷之防空前的时代。

虽然这个时代的亮色突出。

战乱时儒家思想禁锢受到撞击,衣冠南渡,在南北方文化科技的碰撞中古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科技高潮来临,杰出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杰出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得以涌现,在当代和后世发光发热。

科技的光辉在儒家文化的夹缝中发出一丝光芒。

“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一时期文学领域迎来了空前繁荣,堪称百花齐放。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的诗赋风流传后世,还有《文心雕龙》、《搜神记》、《世说新语》等书籍的问世,也为我国古代文学事业添砖加瓦。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的书法家更是名扬千古,在书法届打下一大片江山,《兰亭集序》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成为受尽世人追捧的千古第一行书。

留下的举世闻名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艺术宝库。政治上留下五经博士,科举与三省六部雏形的北周官制,而且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最重要的是打破了皇权的神性,让“百姓”有机会站到高处。

但!

皇权阶级统治力下降,儒家势弱让人思想得到解放,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科技、文学获得空前发展又如何!

能够阻挡这一时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国长江以北的汉人被屠杀得几近绝种的事实?能够阻挡这个时代下华夏文明差点断绝,汉族濒临灭绝,几乎迎来灭顶之灾的事实?

不能。

以上那些,获利的几乎都是士人阶级。

请不要忘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民的天下。

百姓们活不下去了。

这些短命的王朝根本就不是王朝,直接可以称之为屠宰场。

八王之乱后的永嘉之乱,之后再是五胡乱华。

屠宰场就是整个华夏,屠夫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人,就是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至亲骨肉。

南下的胡人杀汉人,分属不同政权的汉人杀汉人,整整杀了几千万的汉人。

《中国人口史》记载,汉灵帝时全国总人口5500万人,到三国结束全国人口约820万人左右。五胡乱华爆发后长江以北中原地区汉族人口仅剩350万,长江以南东晋人口540万。

“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梁纪》这句话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后面再来汉人杀几百万胡人,胡人杀汉人,如此打打来杀杀去,你造反来我造反去,中原大地长时间陷入血流成河之中,北方汉人不足百万。

这个时代对于升斗小民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