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城里的百姓今日很开心,因为他们第一次见到世子殿下,由衷的夸了一句俊俏,对于那些在低层苦苦挣扎的人们,更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放粮一事。
西北缺粮,一年下来只有六个月可种粮,这还是风调雨顺之年,遇上天灾时更加难以想象。
正是这种贫瘠之地造就了一帮悍勇却朴实的凉州百姓,漂亮话其实不太会说,也许那句“长得真俊。”已经是这些人所能说出最好的话了。
西北三洲人口稀少,三洲之地加起来还不足徐州一半,这种情况在大将军徐枭到来后有所改观,至少现如今的西北三洲除去天灾下活不下去的人们,不至于在吃人。
“我很小的时候王府还没有现在这般大,那时我从狗洞里钻出来过,街上的人看到我就像是看着一锅肉,是老黄把我带回去的。
后来我才知道,我爹才来的那会遇上了大旱,一旱就是三年,王府外全是饿红眼的百姓,我爹也没办法,能拿出来的粮就那么多,还要应付北辽,所以那些年里死了很多的人。”
徐北志叹息一声转移话题道:“哎~你说老黄这家伙怎么就走了,这么好玩的事情他不掺和一脚,江湖人都不图一个名声么,他的黄龙剑一出,那些家伙保管屁股尿流的。”
西北三洲的贫瘠在过去的历史中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功勋还是声望都足有坐上皇位,又或者是那富饶的江南做一位手握实权的大将军,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样一个人都不应该来这,对于许多人而言,这就是一个烂摊子,一口破锅。
也许天下之大唯有此地是故乡,又或是因为某一个人,还记得那个人曾说过:“西北风光无限好,只是欠伯乐。”
徐枭没觉得西北的风沙有什么好的,可心底终归是舍不得,更看不得这里的人受苦,像极了当年的他们。
辽国缺铁器,缺精美的织布精锻,缺茶盐,似乎什么都缺,但唯独不缺牛羊,至今朝野上下任然骂他是卖国贼,每年上书弹劾的奏本几乎堆成了小山,而他对此毫不在乎,甚至想过,若是他走后,那史书绝不会对他有多少美言,有的只是徐枭卖国,千百万年都要被人戳脊梁骨。
徐北志问过为什么,徐枭摸着他的脑袋笑着说:“事不可为,而为之,乃真豪杰。”
徐北志一直记得这话,这次出门其实不是去报复那夜刺杀他的家族,以徐枭的手段,这些人一动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他要去的是御史伯屠的伯府。
作为凉州监察御史手里一点实权没有,可笔杆子却是一流,徐枭就好几次提及此人“德行上品,眼界下品,为官中中品。”,算是说全了此人。
自称“两袖清风抚衣去,仙人扶我夜归来。”说的就是自己廉洁一身,空手出门喝酒都有人送回来,说明自己如何受百姓尊重。
徐北志很想骂一句;“挖了亲娘,要不是俺爹半夜路过酒铺,见你被人摁在地上,帮你结账还让店伙计将你送回去,你早就见你伯家的列祖列宗去了,还是给丢到粪坑里溺死的。”
只可惜这话只能憋在肚子里好多年,最气人的就是第二天那不要脸的就到处宣扬自己如何如何清白,这夜醉酒楼都有人送回来,还帮着结账如何如何,直娘贼,真不是个东西。
当看到信后第一个想法是兴奋,第二个想法就是要去教训这伯屠。
现如今在武朝中当值的分为两种人,一种便是立下赫赫功勋的老卒,但苦于不识字知识水平不足,加上一部分上了位忘了本的,剩下的大多在一地担任都长一职又或者边关,极少在朝中。
前一部分可以说是与徐枭同身死共患难的兄弟,后一部分就是生死大敌,朝中七成文官是由当年血洗天下存活下的世家中人担任,这家族有直接或者间接被徐枭碾压过的,还有些就是纯粹的一心想挤掉徐枭好趁机安排自家人上位。
最后的一小部分算是中立,出至寒门之家苦读夺得殿试三甲于以重用,可这些人火气盛不够沉稳,大事可行小事力不从心,往往朝堂之事世家中人就是从小事入手,环环相扣之下使得这些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伯氏可算是名门,族上出过大贤最辉煌时莫过于春秋四贤,四兄弟同时担任四国宰相,大势所向之下更是快刀斩乱麻选择投靠武朝,更是在立国初期提出过不少针对性的意见,使得天下快速安稳下来。
徐枭曾透露过,伯氏一族之所以费劲的将伯屠送至凉州担任监察御史,本意是为了修复两家关系,同时在一些事情上为其遮掩一二,使得日后史书不至于太难看。
不过伯屠显然在老祖长临终前交待的话会错了意,这使得如今的伯家与徐家更为的势不两立了起来,就是不知道那位经历过三朝的老人在下面会不会气的吐血。
徐北志扬了扬马鞭,心想,我管你是不是三朝贤人,我今天丫的就要踩着你伯屠的脸出门。
要说能活到现在的世家绝非一般的世家,这小小的伯府里就有着两位二品高手,那家丁护卫打手没有个一百也有个八十,光这些人的开支每个月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要说他伯屠两袖清风能养活这么多人,打死他都不信。
伽蓝在徐北志下达破门命令前拉住他问道:“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