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家兄宋太祖>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人的智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人的智慧(1 / 4)

淮南,宿州府。

赵光美背着个手,让身后的侍女给自己时时刻刻的撑着一把大伞,还有人一直在给他扇着风,然后穿过泥泞的田间,走向高处的一个山头,放眼望向这漫无边际的水淹田。

“多好的田啊,就这么被水给淹了,这可真是,太可惜了啊。”

一旁,陪同着赵光美的沈义伦和宿州知府常顷一脸羞愧地低下了头。

沈义伦道:“臣无能,致使灾情始终没能得到缓解,百姓尤有饿死,还要让殿下亲自来此监察,实乃万死之罪。”

“沈大哥何必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呢?这又怪不得你,出来之前王溥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历朝历代赈灾,什么时候没有过幺蛾子呢?我觉得他说的很对。”

沈义伦听赵光美管他叫大哥,不由得也是心头一暖,他是赵匡胤的府臣出身,以前是管归德府的财物的,换言之就是赵匡胤的私人会计,跟赵光美他们自然也就很熟了,毕竟赵光美小的时候,都是管他要零花钱的。

然后又苦笑道:“然而臣这次赈灾,幺蛾子却是比历朝历代都要多啊。”

“那也是我大哥的错,哪能赖得到你身上呢?我这次之所以来,就是给你撑腰来的,这事儿啊,不怨你。”

事实上赵匡胤这一次还这是好心办坏事,或者说他还是太没经验了,想到啥就做了,根本就没有考虑一条善政所能带来的将是多么大的恶果。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诏书:“受灾地区就地开府库,挪用军粮赈灾,此事定为成例,再有灾情,开仓无须上奏。”

赵匡胤这可完完全全是出于一片仁德之心啊!

赵光美很生气啊,满朝文武,居然没人看出这条命令背后的麻烦么?怎么没人谏言?我大哥不懂,你们也不懂么?

都特么是沽名钓誉之辈!

因为如此一来,本是为了提高效率而设置的权宜之计,却因为太权宜了,以至于流程、手续都不全,最关键的是账目根本对不上,这其中无形给那些贪官污吏创造的发财机会,太大太大了。

本来,各個军中就都有空账,假账,甚至是吃空饷的现象,军中到底有多少粮,报上来的那个账往往都有水分,倒卖军粮这种事更是屡禁不绝,账上这粮食是十万石,可实际上也许就只有五万。

这时候来个文官来提军粮。

来来来,给你给伱都给你,看好了哈,我这可是十万。

至于查账,宋初的地方州府在驻边禁军面前,哪有那么强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糊涂账才好做手脚么,毕竟,救灾如救火么,真要扯皮的话,这得耽误多少工夫?耽误这么多工夫,灾区得死多少人?

所以么,人家说是多少,就硬着头皮当多少先收下,然后再往下发。

各府的府库,州粮,也是有亏空的啊,这么好的机会,不把以前的旧账平了,等着将来查账的时候失火烧仓?

既然都是糊涂账,这赈灾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经手了的官吏,这简直是不拿白不拿,不贪白不贪啊,有几个人能抵制得了这种诱惑?

沈义伦作为钦差使者,想要清查账目,严打贪官污吏,却愣是发现根本查无可查。

军队方面说,我们把粮食都交给文官了啊,你看,军中现在只剩下一点口粮了,您可得帮我们说点好话,这新军粮可得赶紧运来,现在大灾,万一李煜那头犯了神经病打过来,那要出大问题的。

缺粮?肯定是那些文官,他们这些贪官污吏太坏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大人您说,您怀疑谁,我现在就带兵去砍了他。

文官方面说,我们这军粮取的时候数目就是不对的,那账目全是假的,而且全是以次充好,还有些干脆掺了沙子,咱们救灾急迫,没有细细的核对账目,但总之,都是那帮兵痞们在偷军粮啊,大人您可得给我们做主,我要给官家上奏,好好地参一本,这些越来越无法无天的边军!

然后沈义伦就发现他查不下去了。

他的威望又根本不足以直接压服军政两界,这个事儿,就只能稀里糊涂的过去。

州府和军队都平了账,一大半以上的军粮不翼而飞,朝廷却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至多是秋后算账,不过这秋后的账目到时候还能不能算得明白,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反正灾民这边是民生益艰,已经开始大规模的饿死人了,这年头的淮南还是边区,自然不敢让他们乱起来,这不,赵光美和王溥就来了么。

“这么好的田,却糟了水灾,就这么淹着,实在也是太可惜了,常知府,咱们宿州被淹没的良田,一共是多少亩啊。”

“回殿下,大约是二十万亩。”???.BiQuPa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