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家兄宋太祖> 第一百一十章 跑偏的大议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章 跑偏的大议礼(2 / 3)

去转行,那……臣以为,他们给出的价实在是不怎么老实,要臣说,二十万,买他们的酒坊,他们应该也是能卖的,说真的他们,实则已经是被逼到山穷水尽了。”

赵光美却笑着道:“你啊伱啊,还是那么的善良,你帮我跟他说,见一面就算了吧,我出三十万贯,不只买他们的酒坊,还要买他们的酒楼,若是他们愿意卖,你就跟他们谈一谈,我就不出面了,若是他们不卖,那就算了。”

“三……三十万?这是,是买十三家的……价钱?”

“废话,难道还能是一家么?”

“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可能卖?”

“怎么不可能,他们最近应该都不少赔吧,淮南现在闹水灾,我听说他们此前购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这算囤积居奇了吧,是不是该放出来啊,再加上他们此前又扩建了酒坊,我粗略算一下,此前的半年时间里十三家酒楼总共花出去四十几万贯,而最近两三个月他们应该是没什么进账,连工资都赚不出来的,手里,应该快要吃空了吧,否则应该也不会主动来找我认输。”

“可就算是手头缺钱,也没理由……”

“他们不是跟开封府借了公廨钱了么?连本带利,是不是得还啊,公廨钱要是还不上的话,是不是可以派捉钱人来着?开封府,现在是不是普哥在暂管啊,他是不是枢密使啊,商行的利润的三分之一是不是要分给枢密院做军费啊。”

“啊~”

臣,明白了。

所谓的捉钱人,就是专门帮地方官府收账的,毕竟公廨钱这个钱吧,历朝历代走的都不是明账,甚至有些朝代一度都禁止过,只是偷着在放,那地方官府自然也就不能明目张胆的收账。

所以这笔钱往往会通过一个捉钱人去完成放账和收账,而这个捉钱人呢,明面上的说法一般那自然就是各地的乡绅或者爱国商人了,不过实际上吧,古今中外,收账的那不都是同一种人么。

只不过这些收公廨钱的捉钱人,背后有地方官府撑腰,做事会更嚣张一点,反正至少把人逼到卖儿卖女这个地步肯定是没啥问题,那业务都是相当熟练的。

“十万贯的公廨钱,连本带利,一年就是二十万贯,他们恐怕还真拿不出来了,而开封府除了咱们商行,谁还敢去买他们的产业呢?所以……若是开封府真的派捉钱人催收他们的公廨钱的话,他们除了低价卖酒楼之外还真是没别的路可走了,殿下,手段高明啊。”

其实十三楼之所以借这十万贯本意是跟赵光义和开封府示好的,事实上那些钱根本他们就没动,按说以他们的流水,一年时间二十万贯的利润本是很容易的事儿。

谁成想如今赵光美这么一出手,就成了他们催命符了呢。

如果是赵光义在执掌开封府,可能也不会这么难为他们,可谁让现在暂管开封府的是赵普了呢,这件事情上赵普跟赵光美才是真正穿一条裤子的。

于是孙连城出门跟这李掌柜一说,那李掌柜顿时就是俩眼一翻,嘎的一下就晕了过去,据说救醒之后就中风,半身不遂了。

十三家酒楼里,有两家的掌柜当天晚上就上了吊了,不过老婆孩子和仆人把家产卷吧卷吧一分,第二天还是得拿着酒楼的房契地契去找孙连城卖去。

剩下的几家,倒是也没出啥幺蛾子,虽是不甘,但他们眼下确实已经是一点招都没有了,酒卖不出去,酒牌白买,酒楼现在高消费一律没人来吃,门可罗雀,开一天赔一天,都已经投降了,难道还能怪人家秦王殿下斩尽杀绝么?

三十万,买下他们十三家酒楼和酿酒工坊,说实在的就开封目前这个房价,转手随便卖卖,一两百万贯跟玩一样。

至此,十三楼彻底成为了历史,一场闹剧就这样连点水花都没溅起来就落下了序幕。

不过说实在的,如果不是税务改革用开封的酒税做了个试点,这些人,哪有资格让赵光美在他们身上废那么多的精力,让赵匡胤和满朝文武都为了他们而浪费精力呢?

本来,跟赵光美也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也不是什么人物,不过是因缘际会,踩着扣了罢了,赵光美所使的手段虽说称不上光明正大,但确实也是纯粹的商业手段而不是以权压人,就连那些惦记着找他茬的御史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然后这个事儿也就过去了,也就没人提了,这些人的背后固然是肯定有人,但在赵光美的面前有谁肯定是都不好使了。

然而此件事了,另一边却是按下葫芦又起了瓢,赵光美也没想到,眼下这满朝文武,所急切的居然不是淮南的水灾,赵匡胤特意定下了“凡遇灾情,地方知府可就地解军粮赈济灾民,无需汇报请示且此永为常例”,这么大的事儿,大家谈论了两天都不到,居然就这么过去了。

当然,确实也是眼下大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