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汉厨>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就百万金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就百万金么(2 / 3)

度不够,长度也不太理想,咱们完全可以往里面掺入一些羊毛、羊绒等,混合起来纺线也是可以的……”

杨川一边弹着棉花,一边随口讲解,小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在那一张颇为宽阔的案几上,摊了一大片雪白、蓬松的棉花丝儿,就像一些夏日的云朵,煞是养眼。

“这是第二道工序,”杨川将那一张‘大弓’解下来,随手放在一边,抓起一团棉花丝儿递给刘彻,“陛下请看。”

刘彻捏着那一团棉花丝儿,脸上神情就十分的着迷,口中啧啧称奇:“啧啧,果然跟羊毛、羊绒一样细密,就是不知道韧度如何?”

“这才是第二年种植,种子的培育才刚刚开始,韧度一般,”杨川笑道,“不过,用来纺线织布差不多足够了。”

刘彻哈哈大笑:“好好好,那便纺线织布,让朕也开开眼。”

杨川微微拱手,道一声‘不敢’,便对一旁的织娘笑道:“我曾答应过要教你纺线织布之法,不过来学学?”

织娘先给刘彻敛衽施礼,这才走过来,俯身下去仔细查看新弹出的棉花丝儿,并用手轻轻抚摩,清秀脸上露出一抹跃跃欲试。

“堂邑父大叔,将咱们家的纺机搬过来。”杨川转头吩咐一声。

不多时,堂邑父领着几名妇人,将两架杨川亲手设计的‘机器’搬进仓库,却是一架纺纱用的‘纺机’和一架用来织布的‘织机’。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

要知道,汉帝国的纺织技术其实已经比较成熟,所谓的纺机、织机都是很先进的,光是纺车,就有軖车、纬车或繀〔sui岁〕车等好几样;这除了和各地方称呼不同外,主要和纺车的不同用途有关,有的用于并捻合线,有的用于络纬,也有的用来加捻牵伸。

其中,最为先进、也最为流行的,便是手摇纺车。

杨川设计的也是手摇纺车,不过,一根铁制的轴上,却连接了八组木架、锭子、绳轮;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人摇动手柄,便可同时纺出八根棉线。

“这一架是纺机,专门用来纺纱的,”杨川将弹好的棉花卷起来,分别摆放在八个木架托板上,“过来八个会纺线的妇人。”

不等织娘走过去,刘满早已三两步奔过去,嫣然笑道:“本妾身算一个!”

刘彻一听‘本妾身’三个字,脸上一黑,却没敢吭声。

于是,在一阵‘吱扭扭’的声响中,杨川亲手摇动手柄,八名小妇人开始纺线了……

肉眼可见的,八根细细的棉线在绳轮的缠绕、拉扯下,快速缠绕在八个锭子上,就十分的养眼。

这种纺机的设计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将眼下常见的‘手摇纺车’略加改进,提高了动力的利用率,没什么新意;但却也让刘彻、公孙弘、桑弘羊等人眼前一亮,忍不住多看了杨川几眼。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十六个锭子成型了。

该织布了。

众人将目光投向那一架‘杨氏织机’,却一个个露出古怪神情:不是这架织机太先进,而是……没什么新意。

要知道,汉帝国的织机也很先进,眼下最流行的便是脚踏式斜面罗织机,一名妇人,一日约莫可织麻布三尺左右。

杨川家的这一架织机并无新意,也是脚踏式……

感受到众人古怪的目光,杨川心下暗叹:‘只有两百亩棉花,用得着飞梭织布机么?’

这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结果,不是他不想将步子迈得太大、一次设计出飞梭织机,而是,真没必要捯饬出太过先进的东西;

粮贱伤民,同样的道理,布贱了更伤民……

……

次日一大早,刘彻一行人便回长安城了。

事实证明,棉花的确能织布,而且,制作出来的衣裳比麻衣绵软、暖和很多,其保暖性虽然不如羊毛、羊绒,但贵在轻便、干净,没有任何异味儿。

尤其是用棉絮、棉布缝制的被子,温暖舒适,简直就是极品。

亲眼见识了棉花的神奇之处,并详细询问过棉花种植对土壤、雨水等的‘自然条件’后,刘彻略加沉吟,大手一挥,任命杨川一个新官职:大农令右丞,专司天下棉花的推广、种植、加工。

并明确表示,只要杨川觉得什么地方适合种植棉花,就在什么地方种植,无须通过丞相府和大农令。

与此同时,杨川的‘长宁侯’爵位,也终于尘埃落定。

名义上,他这位‘长宁侯’食邑三千九百户,属于汉帝国爵位中仅次于‘列侯’的关内侯。

而实际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