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星之火(1 / 3)

亚历山大上校在1949年3月,第一次随着莫斯科特使团踏上南方那个古老又美丽的国度。利益相关,克里姆林宫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局势。在钢铁慈父眼里,中国的同志们连续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这很了不起。但划江而治才最符合利益嘛。

萨沙想起了他亲爱的妻子对大一统的崇尚和理所当然的认知。她说过要求天下归一就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大家基本都从历史中知道,一个和平安定繁荣国家的前提是南北一统,而不是偏安一隅。

她说话时眼里自信的光华流转。萨沙回忆起来都忍不住嘴角含笑。她就诞生于未来的中国啊。

再望着特使米高扬同志离去的背影,萨沙在心里缓缓摇了摇头。划江而治符合的是苏联利益和美国利益,那将分裂这片国土,给已经饱经患难的人民继续造成隔阂战乱苦痛。中国的苏维埃同志们绝不会答应,更不会惧怕莫斯科所说的美国人因此出兵。

他们必定渡江解放全国。

萨沙不是苏联外交官,没有斡旋的权力,也不可能在克里姆林宫里对着钢铁林表达什么观点。他是军人,他作为苏联航空母舰计划中,舰载机飞行大队长头号人选,此次来中国他肩负着额外的考察任务。

苏联在考虑与德国波罗的海造舰计划,但航母的造价和维护花费都极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莫斯科想到了那艘麦克阿瑟用来换粮食的前日本航空母舰葛城号。现在不是归属中国了吗?从水兵到舰长还联合起来弃暗投明投奔布尔什维克!好!这恍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1917!

更妙的是,双方一番空战后,航母没有沉没,只是燃油耗尽停泊在葫芦岛海域。

莫斯科希望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们把重庆号转让。认为一穷二白的延安方海军底子等于没有,骤然拿着2万吨排水量的航母连保养维护都吃力----我说你们最起码能生产配套标准的螺丝螺母吗?

所以,苏联主动向延安方表示,愿意就近派遣拖船把重庆号带回大连港,由驻地苏军负责防空,避免敌人再次击沉它。这么做一是支援自家社会主义阵营,更重要的是想干脆乘这个机会好好研究一下这艘前日本海军最后建造的航母:中国小弟得到的好东西,也可以是自己的好东西啊。

萨沙和兵工厂设计局的同志们一起前往大连港。

透过车窗他看着这座中国的城市:天很蓝,新建的楼房里住着中国人,司机说他们都是从贫民窟里搬家而来。“我们刚降落接受日本人投降的时候城市一片混乱,后来在苏维埃的旗帜下成立中国人警察武装队伍,很快恢复秩序了,苏维埃建立了各种组织,中国人在带领下清扫城市,填平臭水沟,还把沙俄农奴一般的恶劣居住点全都改造完毕。”

街道人来人往的井然,一种没有绿叶的树木枝头绽放着淡紫红的花朵,萨沙被告知这叫玉兰,是中国人喜欢的花,他立刻想到做标本寄给妻子。城市里中国军装的士兵不时能看见——他们的精神气质有别于百姓。大连有兵工企业为前线提供支援,德国也走大连港口往中国运输货品,而作为中国的特殊解放区,中苏合营的企业在这也有好几家。

“我们还在这修建了苏联红军纪念塔。为了纪念那些对日作战付出牺牲的战士们,几位同志你们也可以去献花。光荣属于保卫苏联独立自由的红军!乌拉!”

萨沙当然会去献花,但他也从中发现,祖国苏联并不打算从大连和旅顺撤军,把这视为自家领土----他明白不冻港对于苏联战略意义重大。

作为军人,他应该服从命令,维护国家利益。可是——金穗闪闪的帽檐下,亚历山大上校的双眼蒙上了一层忧虑。

在万般思绪中,他登上了重庆号航母。苏联专家们兴致勃勃研究着这艘船的火炮系统,排水量和涡轮。萨沙则走上飞行甲板,与那的中国飞行员和海军水兵用简单中文交谈。

年轻的中国小伙子们态度十分友好,萨沙知道了美国人把这艘前葛城号移交给中国后,答应的训练教官却迟迟没来。他们是靠自己一点一滴自学才把舰船开动。

航母的舰载机与陆基战斗机的区别很大。在摸索训练中,由于没能用尾钩及时钩住降落的飞机甚至导致飞机一头冲到海里,不幸牺牲了一位飞行员。

作为当前苏联最优秀的飞行员,萨沙决定帮助他们。他担着坠海风险驾驶舰载机降落重庆号甲板,在极力控制三次拉升后,终于地面人员用尾钩配合拉拽完成。水兵们欢呼鼓掌,热情希望萨沙能留下来当教官。

“之前还有一位德国飞行员率领战斗机小队赶走了轰炸机!他也是我们的教官呢!”

萨沙此前就知悉汉斯马赛被俘又迅速获释的事。

汉斯马赛出身德国贵族,却是思嘉认定的真正国际主义者。在柏林飞行员基地搞合作项目时,他和萨沙的关系就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