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的主力军之一?” “是!我承认!” “我对那些德里苏丹的遗民并不是特别好,但纵观历朝历代,对于他国遗民总是要有一段的防备时期吧?我好像不记得有哪个朝代是无条件接纳他国遗民的。” “别跟我说纵横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国,我记得当时秦国修建长城、秦直道以及阿房宫,抽调了大量的六国百姓吧?为的是什么,别人不知道,你不知道?” 说完,朱瞻壑洒然一笑,偏头看着身后低着头一言不发的郑和,似乎是在寻求一个答案。 而郑和,虽然感受到了朱瞻壑的视线,但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短短的几句话,郑和已经明白了朱瞻壑想要说什么。 的确,就以秦一统六国为例,谁都知道当年始皇帝收集天下之兵铸成十二铁人,后又修缮长城、秦直道,修建秦皇陵、阿房宫,动用了大量的六国百姓。 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乱世统一之后必须要做的事情罢了。 当时秦虽然一统六国,但六国百姓却并不是心服口服的,不说全部,最起码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心存反抗秦国统治的想法的。 收集天下之兵铸成十二铁人,为的是收尽天下铁器(青铜),杜绝反抗的可能,毕竟没有兵器你怎么反抗? 长城、秦直道、秦皇陵和阿房宫,为的是让六国百姓劳于徭役。 谁都知道,说是起义也好,叛军也罢,背后都是世家贵族在操作,百姓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棋子罢了,只要让世家贵族无棋子可用,六国的反抗也就等同于是被扼杀于萌芽之际了。 而现在,朱瞻壑的情况,其实和当初的始皇帝差不了太多。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中原还只是指的某个地方,而非后世人们所认为的中原,当时的六国在思想上和现如今的大明与德里苏丹与欧洲没什么区别。 想要如同当初中原这个概念的形成一样,想要统一并且统治,那就必然要经历肉体和思想上的双重统治,且要双重统一。 对于不愿意接受这种统治和统一的,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就是效仿当年的秦国,利用苏伊士运河这种大型工程让阿拉伯人也好,欧洲人也罢,投身于繁重的徭役之中,无暇反抗。 但是! 这对于现如今的大明,并不适用。 和当初的秦国并不一样,大明距离德里苏丹、苏伊士地区以及欧洲的距离都太远了,就好像朱瞻壑这次回顺天一样,速度可以说是最快最快的了,但往返一趟还是花了三个半月多,接近四个月。 这还是因为朱瞻壑在返回欧洲的时候赶上了顺向的洋流,若是没有赶上,所花费的时间绝对要超过四个月。 当年的秦国在面对六国的叛乱就已经做不到军队即发即达了,而现如今的大明疆域大过当年的秦国不知道多少倍,在路上所花费的时间也要超出不知道多少倍。 最终的结果,最好最好的,也就只能和当年的蒙古一样,最终分裂成四个汗国,甚至是更多。 最差的结果……自是不必多说。 所以,留给大明,也留给朱瞻壑的办法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现如今朱瞻壑所采用的办法了。 让这个世界上只有大明的人存在,那就不存在外敌一说了,以后就算是有变故,那也是自己家里人的事情,就算是打的你死我活,但只要最终分出胜负了,胜方总是大明的人。 想到这里,郑和也猜到了自己此次航行,或者应该说未来航行的主要目的了。 那就是将朱瞻壑所给出的新大陆全部归纳到大明的治下,至于那些土地上的原住民…… 若是愿意接受交大明的教化,那就和当初的德里苏丹遗民一样,最起码暂时能成为大明的一份子,至于未来如何还要看他们表现。 但若是不愿意,那倭国人、暹罗等国、阿拉伯人和如今的欧洲白猪,就是他们的标准模板了。 想到这里郑和一直低着的头突然抬了起来,怔怔地看着朱瞻壑。 其实这次的谈话,从一开始他们两人就都知道对方的意思。 郑和不想按照朱瞻壑所说的那样去做,或者说的直接点,不愿意去做一个屠杀无辜平民的刽子手,但朱瞻壑却不管那么多。 现在的朱瞻壑,还是当初那个追求高效的朱瞻壑,对于他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他没有空去特意腾出本就为数不多的时间去慢慢教化一个不太可能服从大明统治的民族。 对于朱瞻壑来说,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挂在他名下的人命已经数不清了,他不介意再多个几万、几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