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遥} (接续)周三,又到了《京西信报》深度新闻部编稿的日子,从中午12点准时截稿开始紧张刺激。 上午11:00,责编于磊上线与吴铭记者私聊:“兄弟,两个多礼拜才搞定这个假‘泥石流’选题,辛苦了。刚才看稿子,知道你差点被方山铁矿公司围殴,好险!幸亏你机敏跑得快,否则惨了。” 六年前,大西北一家知名都市报接料先后派6人去采访邻省太西一桩私人煤矿瞒报矿难新闻却遭暴打,其中2个记者失踪。此新闻采访惨状经该报社曝光后,引起媒体界同仇敌忾,上百家报社、电台或电视台等媒体纷纷致电或发邮件声援记者们,并愤然抨击那家小煤矿老板。第三天,城内市民们感到报社外边亦欢迎失踪记者们安全返回。哥们,你还记得吗?所以,我报题时注意自我保护,小心行事。而且,侯彬副总编在选题会上也叮嘱我小心安全,于是我格外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受伤。 “咋会不记得?印象深刻。那是华国媒体界第一次报道矿难瞒报新闻,居然发生记者被殴打事故,引起社会一片哗然。”“危险时刻,你怎么不向我打电话求助?”于磊同情他。 哥们,事发时情况紧急,我满脑子想如何脱身,没空打电话,只得先跑为上。况且,进铁矿公司办公楼之前,一个小老板村民出点子,叫我遇到危险立刻奔命。你浏览稿子,已经知道这个细节,便明白小沟村乡亲们非常保护我。 “我看稿,体会到你和乡亲们之间后来凝聚起完全信任的感情,难得。” 乡亲们以及外地遇难者家属们的态度从排斥到接纳转变,靠的是我坦诚相待并保证发稿的真情真意沟通转化而来。你,以为容易吗? “我知道不容易,你作为记者融入其中。因此,我编好稿子争取曝光,不负重托。” 哥们,你表态要编好稿件,叫我心痒痒,迫不及待想看编后稿的样子。 “兄弟,不急,明日凌晨上咱们报社官网看电子版。”“专访‘深喉’李杜主任没怀疑真假?” 起初,我举棋不定,毕竟只是方原市一个突发记者爆料,还没看到证据。报题当天,对方发信息确定证据确凿,于是我报题时笃定了这个意义不小的新闻线索。况且,“深喉”受访向我提供了贿赂记者款项的相关单据,这是关键证据。我并不会只根据采访对象言辞就相信对方实话实说,何况这个自曝媒体界同行受贿的丑闻。揭露他人丑事,打破了任何业界不曝同行的潜规则,我必须非常小心采访,否则惹上麻烦吃官司。 听闻同行受贿,特别是国社记者收钱,我太惊讶了。这些败类玷污了记者声誉,必须遭曝光逐出传媒业。一来为华国媒体界清理门户,二来让广大民众相信华国记者还是有两根硬骨头的,不受各种诱惑。 “哥们,好样的!我编了你两次深度稿,棒。” 春晓统主稿,流畅吧? “简直就是一个人采写的,天衣无缝。”“这次报道面世,我估计会像‘核弹’爆炸,炸翻太西省相关政界。” 但愿。炸开花才震撼,震醒那些油蒙了心的官僚,并告慰那些不幸枉死的冤魂。 “你回报社,我请你喝两杯猫尿,犒劳犒劳。” 一言为定。不用去餐厅破费大花洒啦,更不必饭罪海鲜大餐,就吃烧烤喝啤酒,爽歪歪。 “你定地方,去哪吃?” 我的母校燕清大学北门烧烤一条街,首都高校学子都晓得的网红烧烤档啊。 “你毕业已久,还想着那条烧烤街,够深情哇。” 当然。北门烧烤街实惠又好吃,穿校而去还能重温大学的菁菁时光。 “吴铭,你明天有啥选题吗?” 没。我暂时歇下,来这边采访三周,累了。 “晓得,报社见” 回头见。 吴铭记者决定下午乘高铁回首都,赶明天下午的部门例会。于是,他在电话里辞别陈胜记者:“姐们,谢谢你帮忙弄到‘深喉’线索,也要感谢赠送新衣服。” “衣鞋,小CASE。”“我关心,你能发出稿吗?” “不出意料,能发。” “好。既给我们太西省不能报道的记者扬眉吐气,也向全国人踢爆当地政府掩盖的黑幕。” “美女,你今后来首都,知会我啊。” “OK!” 于是,吴铭上网预定高铁票,15:15发车。到时回到住处,夜幕下落。他退房,打的去方原市高铁站,刚晴没几日的天空居然飘雪。 来去风雪迎送,看不一样的天气。他就当作老天送行,天人合一。醉冬风,情义交融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