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友仁遇刺的消息传开后,朝臣们似乎没有通知元康帝,就已经商量好阵前换将一事。只等将结果禀报陛下,经他口头同意即可。
元康帝:“……”
他都震惊了。
他就打了几天瞌睡,朝堂怎么就变天了?
一个个竟然敢自行其是,都没问过他,就要阵前换将。
岂有此理!
是要夺权吗?还是要宫变?
朝臣:“……”
陛下糊涂了吗?什么叫做打了几天瞌睡,分明是几十天。
长时间不处理朝政,任由朝中互相攻击,朝政乱得一塌糊涂。朝臣们勇于担起责任,替陛下分忧,怎么就成了夺权甚至是宫变。这个罪名大家都不认。大家都是一心一意替朝廷分忧,为天下百姓着想。
明明是陛下糊涂昏庸,每日沉迷于极乐丹不可自拔!
该检讨的人应该是陛下!
元康帝气得直接掀了桌子。
“放肆!放肆!放肆!你们胆敢说朕糊涂昏庸,统统该死!朕不允许你们阵前换将。”
“陛下还要继续糊涂下去吗?袁友仁遭遇刺杀,不管是生是死,反正现在他都不能领兵作战。朝廷应该及时指派合适的人接任兵马大元帅一职,稳定局面。否则,南诏一地必将继续糜烂下去。”
“谁告诉你们袁爱卿死了?谁说的?你们如此肯定他死了,是不是你们派人刺杀?说,刺客是不是你们派出去的?”
“陛下明鉴,老臣相信在场的诸位大人都是清白无辜的。袁大人遇刺,老臣和陛下一样痛心疾首。但,痛归痛,军国大事不可儿戏,大军在外更不可能一日无帅。若是陛下对我们推荐的人选不满意,可以另选选用合适的人出任兵马大元帅。”
温首辅再一次出面调和君臣之间的矛盾,平息大家心头的怒火。
当初袁友仁出任兵马大元帅,本就是一场交易。元康帝用内阁名额交换了袁友仁出任兵马大元帅。
如今,既然袁友仁遇刺,是时候撤换兵马大元帅。
反正,袁友仁也没打赢,反而败了两场。战线后退两百里。
论成败,袁友仁也不该继续担任兵马大元帅,更何况他现在遇刺,生死不明。
恰在此时,内侍拿着一本奏疏悄悄来到方内监跟前,并将奏疏交给了方内监。
方内监迅速的翻开看了眼,眼睛一瞪,急忙对元康帝说道:“陛下,袁大人的本子到了!”
元康帝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紧接着就发出大笑声,朝臣们全都不明所以。
他举起袁友仁的奏疏,“这是袁爱卿的奏本,刚刚送上来。诸位爱卿,袁爱卿还活着,休要提阵前换将一事。”
“请陛下将袁大人的奏本交给我等过目。”
“等着!”
元康帝自然要先过目。
袁友仁就像是掐着时间似得,又或是他有决胜千里之远的本事,竟然能掐着点将奏本送到陛下的案头。
他遇刺了,这是事实,隐瞒不了。
但他没死,只是受了一点轻伤,养个十天半个月就能好转。
之所以隐瞒消息,就是为了麻痹敌人,寻找出敌人的破绽。
他在奏本里面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二十名刺客,已经被处死十八人,一人在逃,一人被抓。相信,迟早能问出刺客背后的主使。
“袁大人果真抓到了刺客?”朝臣们惊呆了。某些人心里头甚至有些惴惴不安。
元康帝将奏本交给温首辅,让朝臣们自己看里面的内容,“袁爱卿有朕的支持,可谓是洪福齐天。区区刺客就想要他的命,简直儿戏。诸位爱卿都看见了,袁爱卿身体无恙,阵前换将一事休要再提。”
诸位大人紧蹙眉头,每个人脸上都显得很凝重。
没有人替袁友仁高兴,只觉着可惜。可惜刺客不给力,竟然没将姓袁的给弄死。
“这会不会是假的?”
“胡说八道!”元康帝怒斥。
“陛下误会了,微臣不是说奏本是假的。微臣的意思是,这里面的内容会不会是假的。袁大人莫非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
“闭嘴!”元康帝大怒,“你们就是见不得袁爱卿好,就是不服气他领兵,想方设法想要将他拉下来。朕告诉你们,朕对袁爱卿是绝对的信任,朕答应支持他就绝不会反悔。
还有,朕已经安排绣衣卫调查刺杀一事,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无论是谁涉案,朕都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陛下,袁大人连败两场,而且战线退后两百里,这是大败啊!难道不该追究他的兵败之责吗?”
“这是战略后退,是为了麻痹南诏叛军。你们不懂军事就不要胡说。还有,南诏气候地形复杂,骑兵在当地根本施展不开。袁爱卿能守住防线,殊为不易,朕要记他一功。”
朝臣们都无语了。
明明是兵败,却被说成战略性撤退。
明明是兵败两百里,却说守住了防线,还记一功。
陛下对袁友仁果然是无条件地支持和爱护,这份殊荣,试问哪个勋贵武将得到过。
换做其他人统兵,仗打成这个结果,早就被押解进京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