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武侠修真>汴京圆社> 聚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聚会(1 / 2)

四月初一,花神会。卫玲戴好“梅花”面具,在密室中静候其她人的到来。

上个月的聚会里,“杏花”文夫人拿出了一件温暖柔软的棉衣,给其余人一些穿越者的小小震撼。

棉花很早就传入了□□,《梁书·高昌传》记载:“草木,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然而却只在新疆、海南、两广等少数地区种植,并没有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得到重视。直到宋末元初之时,黄道婆向海南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改进,总结,带回故乡,传授纺织技艺,革新棉纺织工具,推广棉花种植。

使得松江府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一跃而为□□著名的棉花种植基地、棉布纺织中心,对明清两代江南农村和城镇的经济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文夫人其实早就开始推广种植棉花了,然而她却卡在了技术关上,手摇脚踏式轧棉机、腊丝木弓、脚踏四锭纺车、脚踏织布机这些东西她只是听过名字完全没见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出来。

她不得不派遣数位收养的孤女前往崖州和当地黎族女子学习纺织技术,经过将近十年的研习,去岁她们终于成功带回来改进的全新纺织技术,那件棉衣就是她们的成果。

在花神会上,文夫人拿出棉衣就是想探讨如何用此事为女子争取到最大的利益。经过她们讨论后,最终王夫人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既然章惇为相之事已经注定,那就干脆搭上他让纺织技术成为他的政治资本,同时作为交换于少府监辖下成立一个专门用于推广棉花种植和纺织工具的新部门,给那几个女子谋取到新部门的官职,实现大宋外朝女官零的突破。

少府监,总管百工技艺,凡皇帝服御、宝册、符印、旌节、度量衡标准,及祭祀、朝会所用器物。下辖文思院、绫锦院、裁造院、染院和文绣院五大院,除了文思院,其他四院,皆与内廷和宗室所需的大量服饰织物有关。

随着密室烛焰光晕的摇曳,带着面具的花神们逐一到来、入座、等待。

见全员到齐,“梅花”卫玲轻咳一声示意聚会正式开始,“今日之会,乃是关于上次所说于少府监下设一新院,为女子谋求官职,推广棉花种植与纺织技术之事的进展和问题与诸位共同参详。”

“和章惇的接触没有问题。”首先开口的是“杏花”文夫人,“他目前对任何能给自己增加声望的事情都极为看重,我们的条件他也一口答应了。”

“山茶”王蓁清了清喉咙,“不过根据我的试探,设立女官的阻力将会非常之大,只要那群腐儒还遍布朝堂,就算官家宰执同意也会因为顾虑他们齐心协力地阻拦之声而难以成事。”

“要打破男子根深蒂固的权力宝座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也不指望能一蹴而就。”虽然“牡丹”的话语冷静,但依然能从她的声音里听出一丝波动。

“桃花”则淡然道:“既然庙堂走不通,那不如在民间成神成圣。我听闻湄洲林氏女,少有异,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海客中途遇风,舟几覆没,号呼其名祝之,言未脱口而风息。”

“《史记·天官书》云‘织女,天女孙也’。所以故事我都想好了,就说天帝孙女中的织女三星不忍见人间百姓挨冻受饿,将天庭的织机盗走,历经重重磨难,诸多考验,给凡间带来了棉花的纺织技术。”

“《京报》上第三版自《三国演义》完结后连载的《隋唐演义》反响一般,眼下汴京各类小报如雨后春笋,《京报》正是需要新类型小说稳固地位的时候。相信配合朝廷推广棉花和纺织技术,《织女传奇》一定会大受欢迎。”

卫玲清楚“桃花”说得正是妈祖林默由人而成为东南沿海民间祭拜,掌管海上航运,护佑渔人平安的妈祖女神的事迹。没想到的是她还挺有创造力,无师自通地把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种的故事糅了进来,已经深谙用报纸在民间舆论造势之道。

“芙蓉”芊芊玉指一撩秀发,接口道:“将棉衣变成上至官员女眷下至市井民妇争相效仿的入时之物,我倒是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

宋时,歌妓并不是个受歧视的群体,相反她们还是女性时尚的引领者,一款前后开叉,方便骑驴骑马的“旋裙”就是由歌妓带动,士庶人家皆慕效之的。王蓁基本确定“芙蓉”是歌妓中的著名人物了。

“水仙”赞同道:“也算我一份,要论在汴京城三教九流中,我还是能说得上话。”

接下来,对于计划的细节部分她们又互相商量,提出建议,补充完善。每个人都沉浸在努力改变世道为女子争取权力的兴奋之中。

卫玲最后总结道:“当下只有她们三人掌握全部技术,朝廷想抛开我们发展棉纺之术是不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