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21 章(2 / 2)


“翰林学士承旨韩翥?”李善用瞬间瞪大了眼睛。

皇后微微颔首,目中闪过骄傲的光芒。韩翥的分量,朝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相信无需多做解释,李善用一定清楚能与韩翥联手意味着什么。

“恭喜娘娘!”李善用果然瞬间就理解了其中含义,喜气盈腮地笑道,“有韩承旨助力,殿下可以无忧矣。”

翰林学士承旨乃是翰林学士之首,掌内制、与机要、备皇帝咨询顾问,掌六部实权的官员不及承旨与皇上关系密切,能常伴皇帝身边的官员又不及承旨地位超然,是个极清极贵的职务。当朝的这位翰林学士承旨姓韩名翥,是天下文苑领袖,在文人士子中威望极高,入翰林院二十余年,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已近十年,颇得皇上信重,有“内相”之号。

李善用建议皇后在世家与巨贾的争斗中另辟蹊径,寻求文臣相助,却想不到皇后竟能博得韩翥这样分量的人合作。按照她的想法,这样的人应当是极其爱惜羽毛,一心为君分忧、为民解困,不屑成为外戚、参与党争的。

想到这里,她隐隐有些不安,想要提出疑问,但一见皇后既得意又欢喜的神情,又默默将话咽了回去。皇后的多疑,她已经领教过了,小小女官的分量绝对无法与韩承旨相比,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贸然质疑,只怕反惹皇后猜忌。想来,自古君子从道不从君,像韩翥这样的君子,即便没有利益诱惑,也绝不会与违背道统与祖制之人为伍吧。

“娘娘,皇上有口谕。”许安人不知何时来到门外回禀道。皇后听了一怔,当即叫她进来细说。

“有个宫人怀了皇嗣,皇上已经命司籍司拟制好了册封的懿旨,特送来请娘娘用宝玺。”许安人说道。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皇后面上流露出明显的茫然失措,片刻后才目光闪动,冷笑一声,“我还道姓史的多有本事呢,还不是让人钻了空子。快让本宫瞧瞧,是哪个宫女这么有本事。”

许安人将待用玺的懿旨呈上,皇后一面看一面嗤笑道:“人家怀了皇嗣呢,就只肯赏个才人,皇上也太小气了……呦,不是宫女,是个女官,啧,居然还是昭阳宫的女官,我看堂堂贵妃娘娘的脸往哪儿搁!敢从老虎嘴上拔毛,这可真是个能人呐。”

“昭阳宫的女官?是哪个?”李善用心里一动,快步走到皇后身边,往懿旨上一看,熟悉至极的“梅夷光”三个字便闯入眼帘。

本朝女官多由宫外采选,不拘婚否,有不少有夫有子的识字妇人进宫当差,因此极少有女官成为妃嫔。不过,梅夷光云英未嫁,并非此类女官,明面上看成为妃嫔并不违反宫规,可实际上这等不守本分的行为十分犯忌。史贵妃一向极为忌讳身边人染指皇上,如今被人在眼皮子底下做出事来,被阖宫上下看笑话,必定恼怒非常。

李善用心中倏地一沉,她好不容易才驱散了皇后对她的怀疑,梅夷光这事一来,难免重新勾起皇后的疑心。

皇后也想起了这个梅夷光似乎是李善用的同窗,有此“珠玉在前”,太子又的确曾对李善用生过不该有心思,难保……

皇后看向李善用的目光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味道:“本宫想起来了,此人是你在毓秀堂的同窗吧?你该去一趟昭阳宫道贺才是。”

“臣……”李善用如此机变之人,竟也一时语塞。多日前她最后一次见到梅夷光,察觉到她似乎正在为什么事情为难,或是面临着什么重大的抉择,她不便过多打探,认真思考之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慎重给出了建议。

后来,她也曾暗自猜测梅夷光到底遇上了什么难题,需不需要帮忙,但想到梅夷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下于自己,如果确实需要帮忙自会开口求助,加上她自己那时正为皇后的猜忌苦恼,自顾尚且不暇,便未再多思。若不是今日得到确实的消息,李善用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梅夷光作出的竟然是这样的抉择。

毓秀堂培养的是女官,不是嫔妃,女师言传身教,一直是不赞同他们走这条路的。梅夷光这样做,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最为严重的是,一旦有新的皇子诞生,目前二人争储的局面就将被打破,即将到来的三足鼎立局面对太子的利弊还需仔细斟酌。难怪皇上一直不肯松口同意孟湉子出阁就藩,李善用原本一直疑惑,明明两位皇子之间的局势已经逆转,拖下去只会对孟湉越发不利,皇上到底在等什么呢?

直到现在水落石出,李善用才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打破局面的办法竟是另辟蹊径,他一直在等的,是新平衡开始的消息。

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意识到,在这一场以储位为彩头的棋局中,无论孟渥还是孟湉都只是棋子,只有皇上才是唯一的执棋人。

李善用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新的平衡就要到来了,夷光,你和你的孩子在其中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