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第38章(2 / 5)

,但亲眼目睹之后,心里却比之先前认知的还要更加沉甸甸。

秦显搓了搓脸,拉开椅子坐下来,"好了,今天咱们先说说卢信义和郑守芳吧。"

这屋子原来是竖放的长桌,陈晏秦显他们让谢辞坐首位,谢辞却没肯,最后他们索性把长桌打横放,大家都围坐在一起。

现在谢家军旧部,秦显陈晏苏桢寇文韶带进北军的兵马约十一万,占五十万大军的约五分一。多不压倒性多,也不可能会出现几十万大军同为一人亲信,哪怕当年谢信衷也不会这样做。

少也不少,和卢信义郑守芳等人旗鼓相当,除了这些当年谢信衷倒下的最大受益者之外,北军之中还有许多的中立的将领,大大小小加起来兵马大约也有八.九万。

云州的事情,秦显他们都很清楚,他们距离这个幕后黑手已经很近了。嫌疑人去掉一个身材对不上的霍参,就剩卢信义和郑守芳。

秦显沉默一下,问谢辞:“你认识卢信义吗?”说的是以前。谢辞说:“当然认识。”

他说都很慢,垂了一下眼睫,复又慢慢抬起来,不高不低的声音下,沉沉敛藏着很多东西。众人一时默然。

他们当然知道谢辞肯定认识卢信义,正如他们一样,曾经和卢信义也是非常非常熟稔,关系不亚于曾经秦显苏桢陈晏四人之间。

和谢辞与荀荣弼更亲不一样,因为后者是他的亲舅舅;而谢信衷本人,却是和卢信义关系更亲密一些,比之荀荣弼都还要更加亲近。

因为两人不但是结义兄弟,卢信义的父亲上将军卢照靖卢帅,史是谢信衷的授业恩师兼义父。

有没有发现,卢信义和谢信衷名字中间都是一个信字?这并不是巧合。

谢信衷的名字就是卢照靖取的。

卢照靖说,人无信而不立,忠为髓,义为骨,家国为臣将之魂也。

最后他给先出生的谢信衷取名忠,因谢家先祖有讳忠,衷通忠,故避讳为衷。

谢信衷是遗腹子,昔年忠勇侯府嫡长房的血脉曾差点一度断绝,好在还有一个遗腹子。

卢照靖受谢信衷父亲临终嘱托,刚出生,就将襁褓中的谢信衷收为义子,甚至谢辞的二叔三叔(嫡二房的),就

是谢信衷的两个亲堂弟,他也一并教导了。

从小教养,学文习武,手把手教导带着征战沙场,最终得以重新振兴谢氏门楣。

卢信义比谢信衷小五岁,两人是发小,从孩提时期就带着他一起玩耍,之后又随卢照靖一起赴北疆从军征战沙场。

不是兄弟更胜兄弟。

唯一可惜的就是,好景不长,在谢信衷奉母命返京成亲的时候,适逢虞平之乱。虞平之乱是糜良之乱的起点,但没有后者那般厉害席卷大半国境,可惜卢帅却战死于此。卷宗记述卢靖照指挥失当,十五万大军前锋五万几乎死伤殆尽,他当场战死。

其时卢信义才年仅十九,仓皇失父,还被诘问追责。

当时噩耗传来,谢信衷千里赴虞平,找到了歇斯底里的卢信义,为此连长子的出生都没能在场。之后谢信衷带着卢信义返回北疆,两人一路在军中打拼,数十年直至今朝。反正,谢信衷和卢信义不管关系还是渊源,比之荀荣弼都要更亲近许多。所以谢辞怎么可能不认识卢信义呢?

甚至秦显的营房还堆着卢信义送来的很多东西,后者没吭声指名道姓,但显然是送给谢辞的。

卢信义和郑守芳不一样,卢信义生得一脸正气,和秦显他们关系从前其实很好的,之所以秦显和赵恒他们怀疑他,是因为谢信衷去世之后,卢信义实实在在成了几大受益者之一,哪怕他没有没有主动争取过。

大家沉默了一下,秦显说:“既然你都很清楚,我就不说了。”

先前在灵州书房的时候,他已经说过一次了。

现在重点他其实是想说一下这个郑守芳。

“郑守芳是安阳大长公主的儿子,是宗室于军中的领头人物。”

死对头啊。

宗室贵胄之中,很多人看不惯谢信衷手掌大兵权的,有一部分的偏激派就成了谢家军天然的敌人,下过不止一次手的,这个通敌走私案是他弄出来的,完全不稀奇。

要不是恰好大战在即,恐怕谢辞并秦显他们如今并不能这么安生,郑守芳估计已经上表朝廷了。

公主的儿子,宗室子,和别人就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一场大战,也说不上好还是不好。"

因为蔺国舅,卢信义嫌疑大

一点,但也绝对不能排除郑守芳,反正就不好说。

一场大战将所有人拉拢在一起,对方如果是卢信义,就很容易对他们下手。

但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