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太后这些年常住青云山,回皇城来的头一个生辰,殷皇后很费了些心力,提前一月就开始准备各项菜品宴席不说,连沈云西也被拉去搭把手,出主意。 以至于寿辰还没来,沈云西就已经先把宫里的新旧菜式都尝遍了,每每进宫,必定都吃得饱饱的才回来。 殷太后的寿辰在三月出头,只有高山山尖儿上还能见得一两点白雪的痕迹。 梁京城里,早是桃李纷飞,汴河夹岸花红柳绿,观者如织,舟行人往,四溢街巷。沈云西一早天亮,就往宫中去,坐在马车上,听着喧闹的人声打瞌睡。 到了正阳宫,殷皇后才起身来,正坐在梳妆台前看一封信,眉尾都扬着笑。 见沈云西来了,方将让宫人将凤钗别好,笑叫她一起去用早饭。沈云西在家里时已用过了,但进宫来这么长一段路,觉摸肚子里又空了不少,欣然应是。 殷皇后尤喜欢看她这儿媳妇吃饭,吃啥都香滋滋的,看起来就很顺胃口,不知不觉就多吃了一碗粥。 用饭后,沈云西再跟着殷皇后到前殿去,各宫嫔妃皆都已经到了。秦兰月就坐在右首位上,悠闲的饮茶,殷皇后今日确实高兴,见了她这做派,都没有如往日一样冷下眼来,连同摆着怪脸的齐淑妃也一并没有理会,受礼之后,就带着诸人往殷太后宫中去了。 又是一通说话见礼,慢慢的有命妇进宫,及至午时,除了身份特殊的秦兰月外,都往了相辉楼去,过不久,庆明帝领皇子大臣们亦入了席中。 今日太阳好,宴楼外阳光明媚,惠风和畅。 殿中急管繁弦,品竹弹丝,身穿大红大绿的舞姬俯仰婀娜,顾步成双。 在一片喜闹里,殷太后穿着红襟蓝底祎衣,慈和笑吟吟的受诸人贺寿大礼,后又有皇子公主孙子孙女们挨个献寿,好不热闹。 靖王府元域和姜百谊皆没有到场,他们的寿礼,是由齐淑妃代献的。 齐淑妃虽不想笑,但在这个喜庆的场合,不笑也得笑,她含笑说: “域儿身子不便,姜妃又临近产期,动不得身。不能亲来祝寿,还望太后娘娘不要怪罪。" 殷太后一点儿也不怪罪,元域和她没半点血缘关系,来不来,很没有所谓。 她便也笑道: “这有什么打紧的,我哪里就那么小气了,礼我收到了,你坐吧。”又问了 句:“靖王妃身子可好啊。” 当然不好,日日都被收拾,能好就怪了。齐淑妃回: “好,哪里都好,就是头回怀胎,怕得很,不爱出门,也不爱见人。" 殷太后也就随口一问,听她答了,便笑点了点头。 她眼一瞥,往卫邵和沈云西坐处一扫,沈云西迎着她的目光,微歪了歪头,手比了个枪,对她嘣了一下。 火铳齐淑妃是知道的,这般挑衅,让她扯了帕子压住嘴角,冷笑连连。嚣张的小贱人,看你又能狂恣多久。 齐淑妃略一环顾。 今是太后寿辰,除了被关禁的元福昌、外出游玩的明王府母子外,京中权贵尽数到场,这是个叫人身败名裂的好场合。 齐淑妃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气壮足了她的心胆,耳边笙箫响鸣也好似在助她起势。 待一节舞乐暂歇,齐淑妃再度起身来,冲上首的太后与帝后做礼,她神色恭敬又真诚,又夹带了些许的懊恼之色: “太后娘娘,臣妾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殷太后深深的看了她一眼,放下玉筷,笑道: “有什么话你便直说吧,何必吞吞吐吐的,你惯来是个干巴利落的人,别学那起子拖泥带水的劲儿。" 殿中众人都是老人精了,一看这架势就知接下来有事儿,亦都竖起了耳朵来。 那些舞姬乐师也有眼色的退了。 殿中空了出来,说话的声音便传得更响亮了,齐淑妃面上笑盈盈: “那臣妾就直说了。” “事情是这样的,妾身为方便照顾域儿,近日都住在靖王府上,不想今儿早时,有两个意料之外的人找上了臣妾,这二人苦求臣妾许久,说是有惊天秘事要奏禀陛下娘娘,可他二人不在娘娘千秋寿宴的受邀之列,所以不得已求到臣妾这儿来。" "您也知道,妾身是个软心肠,实在捱不过他们的苦苦哀求,又加之事涉洵王以及洵王妃,妾身也没法子,只好自作主张,暂叫他们在直城门外等候了。" 齐淑妃把自己摘得很干净,秦兰月撺掇她撺掇得厉害,但她可不是傻子,总得给自己留条退路。她只是个引路人而已,接下来的事儿可和她没关系。 齐淑妃盈盈一拜: "陛下,太后娘娘,您二位看这……" r />她欲言又止,诸人目光灼灼,事涉洵王洵王妃。好家伙,这淑妃娘娘是有备而来啊。看来,今日这个寿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