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那种背负了历史命运的压力感又来了。 闻言纠结半天,叹了口气,先去找张元济。 这位老先生也没跟他那些朋友在一起,独自一人站在廊下看花圃,手里拿着杯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闻言走过去。 “表舅公。” 张元济回过神,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说了两个字。 “来了。” 这一刻,闻言居然读懂他的表情。 张元济有一肚子话想说,但觉得跟沈魄这种不知世事的毛孩子纨绔子弟没什么好说的。 “你跟章鸣是同学?” “好像是,我刚转系过去,还不认识。” 至于沈魄本尊对章鸣的那点小心思,就先不用说了。 张元济嗯了一声。 两人又陷入尴尬的沉默。 闻言只得打破僵局:“表舅公,我看这个浅井的目的不太简单。” 张元济:“哦?” 闻言怀疑这位表舅公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得苦口婆心。 “白天图书馆门口刚有日本人生事,晚上这个浅井遂就跑来借书参展,您不觉得太巧了吗?照我看,这是日本人在软硬兼施,您刚才不答应,他们可能不会死心的。我听说日本人对中国文化一直很感兴趣,加上去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的情况您也知道,我怕他们还有后手,图书馆目标太大,您要不要考虑把部分珍贵图书迁出去?” 张元济对沈魄的名声也有所耳闻,不意对方居然会说出这样有水平的话,微微诧异了一下。 但随即,张元济摇摇头。 “日本人不会对印书馆下手的。” “为什么?”闻言不知道这老先生哪来的自信。 “从九一八之后,日本就对中国有所觊觎,但他们断不敢在上海这种地方下手,毕竟这里有各国租界,真要闹出什么事,国际影响甚大,各国都会出面调停的。再说了,图书馆夜里也有人值守,偷书他们是偷不了的,总不可能来硬的。” 张元济虽然觉得闻言想多了,还是跟他耐心解释道,毕竟这个晚辈的话也是一片赤诚。 但闻言不依不饶:“万一他们真来硬的呢?您看一战后,英美对德国就一退再退,他们不一定会为了我们出头的,到时候日本人再找个借口,说是我们先挑衅的,就像东三省那样,哪个列强给东北通报出头了?” 张元济还是摇头:“上海跟东北不同,这里有各国领事馆和租界,日本人自诩立明治维新之后便是文明国度,不可能冒着有碍国际观瞻的风险,干出损毁文化的事情来。” 闻言真被这番话整得彻底绷不住了。 没错,上海是国际都市,有各国领事馆在,各方利益纠葛错综复杂,所有人都觉得日本人要下手,也不可能挑上海这种地方,可偏偏日本人就选了这里,正是“你越认为他不敢做,发生的可能性就越高”,事实证明,日本动手之后,各方除了谴责也只有谴责,当他们发现正面战场无法速胜时,才会考虑列国的调停。 所谓公理,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之上才能谈论。 可闻言要怎么把这些话告诉张元济? 他没法将还未发生的事情说出来,只能选了当年五四的事情说。 “表舅公,您还记得五四的导火索吗,也是因为一战后巴黎和会,各国要私自将青岛的特权转给日本,在他们眼里,只要有利益,谁是不能出卖的呢?您这些图书可是咱们的文脉,千万不能出事!” 张元济笑了:“上回你母亲见了我,还说起你只顾贪玩,我看她也看走眼了,你这份忧国忧民的心是很好的,这样吧,我给你开张特殊借书证,往后你也可以去看那些珍本,不过可说好啰,不准带回去,不准损坏,那些可是我的宝贝!” 这时郑笙正好过来,张元济拍拍闻言的肩膀,让他们年轻人自己玩,就走开了。 闻言长出口气,有种劲没处使的无力感。 郑笙:“你跟外公聊了什么,怎么这副表情?” 闻言就把刚才浅井遂来找,加上后面两人对话说了一下。 郑笙皱起眉头:“我知道外公那些珍本一向有许多人关注,上回还有个美国学者找上门,索要其中一批图书的影印本。不过像日本人这样想借原本去参展的,外公估计不会答应,路程太远了,哪怕碰掉个书皮,他都要难受。” 虽说如此,但郑笙的看法与张元济大同小异,他也觉得日本人顶多就由使馆出面威逼利诱。 “若是外交层面出面,外公也认识些能说得上话的朋友,再不济就发动他的文豪朋友们在报纸上讨伐,浅井遂总不敢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