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第一百九十二章 参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二章 参悟(2 / 3)

尽早加速岭南地区…也就是广南东路的开发事宜。

要知道,目前除了位于胶东和辽东半岛之间的沙门岛,雨水充沛、山岭重叠、林木茂盛且长期笼罩着瘴气的广南东路,绝对称得上是刺配、流放之人的噩梦。

究竟噩梦到什么地步,《元城语录》当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形象,那就是……

「春、循、梅、新,与死为邻;高、雷、廉、化,说着也怕!」

这八个皆位于后世广东地区的羁縻州,现如今,对于那些弱不禁风或者是年迈的士大夫而言,一旦被官家下旨流放到那,能不死在半路上就算是命大,更别说再度返回中原大地了。

然而根据当下宋朝的版图来看,最适宜大面积栽种甘蔗的地区,又非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莫属。

是以,在天下黎元还未被女真人和蛮元铁骑赶到这种令人闻之色变的未开化之地的时候,若是没有高额利润驱使的话,谁人愿意主动跑到那儿去谋生计。

而具有高附加值的白砂糖,再配合《百科全书》当中提及到的“改土归流”政策,便能有效达成这一目的。

如此这般,依王迪之所见,早一日将其开发,在应对小冰河期这件事上,那绝对是占得先机至少有个三五十年以上的时间。

再者说,越是尽早将广南东路开发好了,便有足够多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远洋殖民的桥头堡,方便早一日将忠君奉上的理学思想,洒遍南洋诸国乃至西方的每一寸土地。

当然了,王迪心里很清楚,在这个没有厂卫鹰犬遍布天下各处…尤其是没有专门稽查巡视海外领地的日月司的时代下,自家便宜亲爹能否守住黄泥水淋糖法不外泄,他也没抱多大的期望。

反正在王迪看来,不管是谁偷学了黄泥水淋糖法,对大宋基本也造不成多大的影响。

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信心,还是基于大宋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

世人皆知,大宋有冗员、冗兵、冗费这三冗弊端。但事有正反两面,正是因为这样,大宋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基本也达到了历朝历代之最。

可以说,依王迪之所见,在削弱地方权力、集权于中央、防止地方反叛割据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大宋朝,其诸多政治制度,在当下这个时期,堪称相当优秀。

尤其是地方划分的三级行政区!

一级路,二级州,三级县。对比后世,差不多就是一省,二市,三县。

在路这一级别,为了避免某一官员权力过大,宋朝划出四司,总称为“帅、漕、宪、仓”。

“帅司”的正式官名,叫经略安抚使,主掌军事和民政,负责各路的军务治安。

“漕司”的正式官名为转运使,主掌钱粮征运与转运,就是将地方的赋税转移到朝廷。

“宪司”的正式官名为提点刑狱公事,主掌司法、刑狱与监察,可以随时前往各州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州府官员。

“仓司”正式官名为提举常平使,专门负责商业,监督地方市场运行,管理常平仓、义仓及钱粮、盐茶专卖事务。

瞧瞧!管钱的,管人的,管军队的,管理市场经济运行的都不缺!

在此基础上,以神谕的名义,稍微改动那么一下下,和后世地方上的政治架构,基本就大差不差了。

可以说,在王迪看来,自始皇帝一统九州之后,作为历史当中唯一不是亡于内乱的王朝,国祚超过三百年的大宋,之所以能够年入一个多亿的岁币,其地方掌控力度之强,绝对是首屈一指。

再加上,赵宋立国不久,就确立了“制其钱谷”,将财权全部集中到朝廷的经济方略。

在此方略思想的指导下,外加沿海又没有倭寇的侵扰,大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其管理之严格,比之以后的大明朝,那绝对是强了太多太多。

为了统制海外贸易,立国之初,大宋朝廷便连续下达诏谕,明令舶来品“非出于官库者,不得私相交易”;如“敢与蕃客货易,计其直满一百文以上量科其罪”;多即使官吏请托市舶官传语蕃长所买,亦令禁止,“如违当重置其法”;外商如果未经缴纳入口商税而“敢取物货者,虽一毫,皆没其馀货”,并且“科罪有差”。

再加上后续修订出来的市舶法、盗贩法、漏舶法等相关条例法规…可以说,在紧抓钱袋子这一方面,大宋绝对是将海外贸易置于朝廷的完全掌控之中。

甚至是说,在王迪看来,这些条例法规,一直用到近代之前都不算落伍。

是以,即便黄泥水淋糖法或是其它特别先进的富民强国技术外泄出去,王迪敢断定,短时间内,顶多是对出口有所影响。

毕竟,盐、酒、茶、香料,这些日常消费量较多的大宗商品,都被明令实施禁榷,且全部纳入到了官方专营范围,由朝廷实行统购统销。

再就是,王迪深知,一旦掌权部门与银钱利益挂上了勾,其结果就是,当朝廷严格执行禁榷垄断政策时,上上下下的官吏们,对于依法敛财一事,都有着某种异乎寻常的“积极性”,不会在这种事上互相推诿。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这些强国富民妙法,可是昊天上帝赐予自己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