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问话的语气极为傲慢。纵是李景隆,此刻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脸色慢慢的变为红一块白一块的。
但李景隆不愧是李景隆,心理调适能力极强。片刻之后,他的脸色已经恢复如常。面对朱棣的刁难,李景隆抬起头来,不卑不亢的回答道:“臣曹国公李景隆,奉建文皇帝陛下之命,前来与燕王殿下议和。”
“哦?议和?那为什么不让方孝儒、黄子澄、齐泰他们这些建文帝身边的红人来啊。却偏偏让你这败军之将,又失了了圣宠的人前来?莫不是建文瞧我不起,根本就没有议和的心思?”朱棣又不紧不慢的问出一句。
这句话可把李景隆刺激的不轻,相当于直接扯到了他的痛处,纵使他再厚颜无耻,此时也快受不了这种深入魂魄的羞辱。李景隆脸上的肌肉紧绷起来,牙齿也因为紧咬开始发出了“咯咯”的声音,若不是因为这是在燕军的大营中,李景隆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和朱棣拼命。带兵打仗我不如你,难道打架我也会输给你吗?
他娘的朱棣,欺人太甚!
就在这时,茹瑺不慌不忙的开口说话了。正是这一句话把李景隆拉回了现实,让他冷静了下来。
“燕王殿下,我们作为皇帝陛下的使臣,前来议和,绝无半点虚与委蛇之意。皇帝陛下因为念及燕王殿下骨肉至亲之情,才会特意安排曹国公前来,毕竟都是血亲,很多话彼此之间也能说的开。不似我们这般迂腐文臣,只会引经据典,怕是会引起燕王殿下的嫌恶。殿下,皇帝陛下这番苦心,天地可鉴,岂能说是毫无诚意?还请燕王殿下切莫被流言蜚语所惑,反倒是起了误会,伤了和陛下之间的情分才是。”
听了茹瑺的话,朱棣沉吟片刻,又抬起头来,只是这次他的脸上,少了一些敌意,多了几分真情。
“即是如此,反倒是本王唐突了,不该对九江你咄咄逼人。不知九江此番前来,我那建文侄儿有何指教要你带给本王?”
“殿下,臣临行前,陛下专门向臣交待。要臣见到殿下时,务必代陛下向殿下您转达议和的提议。陛下愿将长江以北,山西以西,辽东以南的几省交与殿下,擢升殿下爵位为摄政王。自此之后,朝廷政令需经殿下会理方可发出,殿下封地之内一概军政事务,朝廷一律不问。只求殿下退兵议和,不知殿下是否应允。”李景隆将建文帝提出的条件一一说明,然后就退到一旁,等待着朱棣的反应。
“割地?议政王?九江,这些都是我那侄子所言的条件?”朱棣一边摇头,一边询问李景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朱棣无奈的叹了口气。对着李景隆说道。
“难道我这个四叔在他建文眼中,就是如此轻浮浅薄之人?我起兵靖难,九死一生,就是为了和他争地盘,夺权势,害我大明百姓陷于战火,毁我祖宗基业划江而治?”
不待李景隆回答,朱棣便又直接驳斥了建文帝所提出的条件:“我依照祖训,起兵靖难,为的就是清君侧,为的就是诛杀奸臣,还我大明朗朗乾坤,让那些无故受难的藩王们还复藩地,继续藩屏皇上!岂能将我想成那趁人之危的小人!回去告诉我那建文侄儿,他四叔不要割地,不要权柄,只要他身边那几个奸佞小人而已,除此以外别无他求!”
李景隆被朱棣这一番话说的顿时语塞了起来。他心中暗道:“就建文帝对那些文臣的依赖和宠信,别说方孝儒了,就是翰林院的那些穷酸腐儒他都不会给你放出来一个。这燕王也是把准了小皇上的命门,专门挑着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提,一但建文帝答应了交出那些文臣,马上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弹劾和批判当中,到时候他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
只是这话到了李景隆嘴边,就变了一种表述。李景隆毕恭毕敬的说道:“燕王殿下的诤言,臣一时不能决断,待臣返回京城,一定一字不差的呈报给陛下,由陛下圣裁。还请殿下在微臣回去复命期间,切勿轻动刀兵才好。”说罢就要转身退下。
就在这时,朱棣却叫住了他::“九江,你等等。既然你做不了主,那今日我们便是初谈,你只需把孤的话带回去便好。你这好不容易来一趟,反正现在是议和期间,也不动刀兵。孤便尽尽这地主之谊,算是给你接个风,顺便我们也叙叙旧。待酒足饭饱之后,你再回去复命也不迟。”
李景隆还想推辞,却被朱棣手下张玉、朱能等人不由分说的拉到了一间帐内歇下,就等着晚上开宴。李景隆还想走,但看到门口士兵那一脸的杀气便打消了这念头。心中不断嘀咕,燕王此番设宴到底是所安何心?难道是专门为我设计的鸿门宴?等到酒至微醺,桌子一掀,燕王变阎王,直接对我们大开杀戒?
惴惴不安的李景隆直到坐到了宴会上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才放下心来。朱棣的座位安排的很巧妙,他的左边是宁王,右边就是朱棣自己。
如果朱棣起了杀李景隆的心思,那么一定会把李景隆的座位安排的离自己远一些,避免动手的时候被刺杀的人狗急跳墙开展无差别攻击伤到了自己。可见至少现在朱棣还是不屑于动手杀李景隆的。
人一放松,难免酒量就会上涨,李景隆在宴会上还是被燕军这边的旧相识灌了不少酒。和他一起来的茹瑺等